DC娱乐网

唐朝末年,前宰相王铎带着三百多家眷告老还乡。一行人被 “土匪” 全杀了,没留一个

唐朝末年,前宰相王铎带着三百多家眷告老还乡。一行人被 “土匪” 全杀了,没留一个活口。没人想到,策划者是天才诗人李山甫。 晚唐有桩悬案,说的是告老还乡的王铎在硖石谷遇害。 这位在朝堂忙活了三十多年的老人,七十来岁才获准带着家眷回太原养老,谁承想路上竟遭灭门,满门三百多口没留一个活口,财物全被抢光。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背后主使竟是大诗人温庭筠,就是写“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那位。 王铎是什么人?他历经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在朝廷当了大官。 那年头能在朝堂混三十多年,没点本事可不行。唐僖宗亲自在大明宫给他饯行,赏的金银珠宝装了二十车。 同僚们也凑趣,送礼的送礼,送行的送行,家眷仆役加上护卫,三百多人的队伍绵延几百米,老远就能看见。 队伍走到陕州硖石谷,天快黑了。两边的山跟刀削似的,窄窄的谷道只能过两辆车。 护卫队正想建议扎营,王铎想着自己身份金贵,又带着朝廷的财物,沿途州县都派兵护送,哪能出事?坚持要连夜过谷。 谁知道刚要出谷口,两边山坡上突然滚下无数大石头,把前后路全堵死了。 接着几百个蒙面土匪从林子里杀出来,见人就砍。 老人们、小娃娃都没放过,惨叫声半个时辰才停。等安静下来,三百多人全没了,财物被抢得干干净净。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都炸了锅。唐僖宗下令严查,可土匪像人间蒸发似的,连个影子都没留下。 这时候,一个名字浮出水面,温庭筠。这人是太原温家后代,宰相温彦博的子孙,从小聪明,写词是一绝,“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些句子到现在还有人念。 可他命不好,科举老考不上。不是才学差,是他太狂,帮人作弊被抓,还当众骂主考官,彻底断了科举路。 仕途走不通,他就混在酒楼妓院,写了好多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诗人心里藏着政治野心。 他和王铎早有仇怨。当年王铎当主考官,温庭筠觉得自己肯定能中,结果因为替人代笔的事露了馅,不仅自己落榜,还连累别人。他认定是王铎故意整他,从此记恨上了。 后来王铎越升越高,当了宰相,他却只能靠卖文为生。这落差让他越来越气,听说王铎告老还乡带了好多钱,他动了坏心思。 温庭筠通过江湖关系,联系上硖石谷最狠的山匪。他不仅把王铎的路线、护卫情况都告诉土匪,还拍胸脯说事成给重金。为了保险,他自己去山谷查看地形,定了详细计划。 案发后,温庭筠装得挺像,还写诗悼念,什么“故老空垂涕,群公谁为言”,赚了不少同情。 可办案的大理寺少卿查现场时,发现老槐树下有半张没烧完的纸,上面隐约有“飞卿”,温庭筠的字。 一开始没人信,文人勾结土匪太离谱。可大理寺少卿顺着查,发现温庭筠案发前去过陕州。 更巧的是,他家有个仆人突然辞职回家,身上搜出王铎的玉器。仆人招了,是温庭筠让他销赃,还说温庭筠案发后见过匪首。 本来证据链快闭环了,偏巧魏博节度使的儿子乐从训也被查出参与。这节骨眼上,朝廷就不想深查了,案子就这么不了了之。 历史总爱留些遗憾。王铎带着一身荣耀和钱财回乡,却死在荒山野谷;温庭筠空有一身才华,偏被嫉妒和贪心毁了一世清名。 那三百多条性命,就这么消散在硖石谷的风里。 后来有人说,这案子要是深查,说不定能牵出更多权贵。 可有些事,就这样埋在旧纸堆里。倒是王铎的遭遇,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再显赫的官,再大的仇,到最后都是过眼云烟。 只是苦了那些无辜跟着送命的家人,还有被才华掩盖的恶意,总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