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台湾反对统一的人占九成以上!蔡英文:“一中”是唯一选择 邱毅最近在一档节目上丢出一句:“台湾反对统一的人超过九成!” 乍一听,这话挺吓人。可别急着下结论,他不是在鼓吹“台独”,而是指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台湾社会的主流认知早已发生了变化。 过去几年,多项民调显示,支持统一的人数一直在个位数打转。无论是TVBS、联合报,还是台湾指标民调,数字都不乐观。 尤其是年轻人,对统一兴趣很低,甚至提都不想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支持独立。 邱毅的警告,其实是说给岛内政客、也说给大陆听的。台湾靠大陆吃饭这事,谁都知道。2024年两岸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占了台湾GDP的相当一部分。 蔡英文这边就更“精彩”了。别看她现在是“台独”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早些年,她说过的话就跟现在完全相反。 2000年她当“陆委会主委”时还说过,“一个中国是唯一选择”,还曾跟着辜振甫去大陆看戏,感慨两岸有文化血缘的共通性。那时候的她,说话比现在温和多了。 可到了她正式掌权之后,从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到推动“新南向政策”,再到推出“反渗透法”,节奏一个接一个。 哪怕在2020年的辩论会上,韩国瑜当面拿出她以前的发言记录,她也只字不提当初的说法。 当然,政治人物换立场不稀奇,关键在于这个转变的背后,牵动的可不只是岛内的选票游戏。她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冷冻模式。 赖清德接任后,两岸几乎没有任何实质对话。唯一热络的,是美国对台军售和“安全承诺”。 蔡英文的转变,其实也暴露了台湾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短期内选票逻辑高于长期国家利益。反过来看,也解释了邱毅所说的“九成反对统一”,并不完全意味着“九成支持台独”。 如果说邱毅是在提醒台湾,别把大陆当“敌人”忘了靠它吃饭,那蔡英文的过去与现在,则是一个标准案例:政治变化快过天气。今天说“和平统一”,明天就可能变成“抗中保台”的旗手。 可这种变脸,真正买单的,是普通老百姓。两岸关系越冷,生意越差,机会越少,最先受影响的不是政客,而是每天要上班、要生活的年轻人。 邱毅还提到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虽然九成反对统一,但同时,也有将近一半人反对“台独”。 这听起来矛盾,其实一点不奇怪。台湾社会的主流态度就是“不想统一,也没胆独立”,就像走在钢丝上,左右逢源,想两头都不得罪。 尤其是在美国现在加大对台军售、把台湾当棋子的时候,这种“维持现状”的幻想就更不靠谱了。 2025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迅速恢复对台军援,并扩大了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台湾被推上风口浪尖,却没什么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 大陆这边的态度也很清晰。和平统一是底线,过去两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演训频率明显增加,就是在释放信号:统一可以谈,独立不可能。 台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民众的认知与现实的脱节。历史的断裂、教育的偏移、媒体的倾向,加上政治人物的操控,造就了今天这个“九成反对统一”的现象。 很多台湾年轻人从小接受的是“去中国化”的教材,不知道谁是李时珍,也没听过岳飞,更别提了解1949年前的历史。他们眼中的大陆,是从新闻标题和社交平台剪辑视频中拼凑出来的。 所以,谈统一,他们本能地说“不”。不是因为他们思考过这个问题,而是因为从小就被告知“那边很危险”。 可现实不会因为认知偏差就停下脚步。经济融合是绕不开的题,文化联系也是剪不断的根。台湾虽然有自己的体制和选举制度,但它无法脱离地理和经济的现实。 大陆是最大的市场,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最多台湾年轻人去打拼的地方。这一切,无法靠口号改变。 民意不是铁板一块,哪怕表面上有“九成反对”,也不能忽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统一,这个议题不会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会因为某位政客的讲话就突然翻篇。它是一场长期的认知博弈,是政治、经济、文化多层次的碰撞。蔡英文的前后矛盾,邱毅的警醒发言,都只是这场博弈中的一角。 今天的台湾,就像一艘在风浪中漂泊的船,方向不明,动力不足,船员意见不合。大陆在岸边挥手,美国在远方投影,船上的人却还在争论要不要靠岸。 但现实是,风浪不会等人。早晚要做决定。等那一天到来,谁还记得“九成反对统一”这件事,恐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到底是自己掌舵,还是被别人推着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