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单打单测”见真章 心连心集团玉米测产交出“双优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波通讯员张坤

10月15日,在新乡县赵堤村心连心集团农业示范园区内,国家“十四五”课题“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玉米试验田测产验收活动顺利开展。

面对河南前期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心连心集团通过“超控士”缓控释肥料、“水触膜3.0”高效肥及其配套技术体系,不仅成功保障了课题既定目标的达成,更以一份“单打单测”的实测数据印证了科技赋能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效。

本次测产验收的课题,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的关键一环,自2021年启动以来,由主持单位心连心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共同实施。此前,该课题在小麦作物上已实现了增产提质与氮淋溶、氨挥发双减40%的目标。

然而,农业科研的征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今年的连续阴雨天气,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加试”。

“九月份玉米进入灌浆期,连续的阴雨天气直接影响了光照、温度,非常不利于玉米的灌浆”。心连心集团总农艺师、课题负责人岳艳军说,原本按照亩产1600斤的标准进行田间管理,但现在普遍来看,产量都受到了影响,每亩大概在1300斤左右。

测产现场,一台收割机在划定的特定区域内有条不紊地作业,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技术人员紧随其后,对收获的玉米进行称重、测量水分、计算杂质,每一步都公开透明,记录在案。

“和上次小麦测产时的‘估测’不同,我们这次玉米采用的是‘单打单测’。”岳艳军解释道,“单打单测”就是划定特定区域,单独收割、单独测量,这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更精确、更客观,也更能真实反映技术方案的实际效果。

最终经过测算,“水触膜3.0”一次性施肥实测亩产644.63kg/亩,相较农民施肥习惯增产8.2%;“超控士”一次性施肥实测亩产657.88kg/亩,相较农民施肥习惯增产10.5%。

“这次测产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岳艳军表示,尽管面临普遍性的减产压力,但与周边使用传统肥料的农田相比,采用心连心新技术方案的试验田,玉米均实现了增产8%以上,氮淋溶和氨挥发双双实现了减少40%的目标。

河南农业大学项目首席介晓磊教授表示,系统评估这些产品与技术在本季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科学测产为项目年底验收夯实基础,也为北方农区氮素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提供更坚实的产品与技术支撑。

心连心集团研发的“超控士”缓控释肥料和“水触膜3.0”高效肥究竟是如何在恶劣天气中“锁住”养分的呢?

岳艳军给出了形象的解答:连续下雨,水分会带着肥料往下渗,这是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超控士”缓控释肥料,其核心原理是“少量多次”的精准释放,缓慢而持续地供应养分,而不是像传统肥料那样在雨水冲刷下一次性大量溶解。这样一来,即使在今年这种持续降雨的情况下,相比农民常规施肥习惯,也能减少30%到40%的养分流失。而“水触膜3.0”高效肥遇水则形成网状结构,吸附溶解的养分,根据作物需求逐渐释放,在根系和肥料颗粒之间形成养分浓度,实现缓慢释放的效果。

考虑到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的农时需求,在推进测产的同时,同步开展小麦播种技术培训。专家结合今秋天气特点与土壤状况,围绕播期选择、播量控制、整地标准等关键环节,向参会人员讲解科学种植策略。

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任荣奎指出,本次玉米测产既是对“超控士”“水触膜3.0”等氮高效氮长效产品田间实效的集中检验,也是评估相关技术对玉米产能提升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范、严谨的测产流程,获取真实、准确、可靠的产量数据,不仅能够量化评估不同技术模式在“增产”与“控污”方面的协同潜力,更能为后续优化技术参数、完善技术体系、乃至为政府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未来,心连心集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