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预感被抄家,深夜趁12个小妾熟睡,命令管家掀开被子,取出床底下藏的银两,然后让她们到大厅来,胡雪岩告诉她们,一人拿500两离开胡府,想改嫁也不会拦着,他为何这样做? 1885 年冬,杭州郊外小院的病榻前,沈氏颤抖着掏出半块青白玉佩,放在胡雪岩掌心:“东家,您还记得这个吗?当年您遣散我们时,每人都有一块。” 胡雪岩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 —— 这玉佩是他早年经商时所得,遣散小妾当晚,他亲手将整块玉佩掰成十二份,每份都刻着一个 “安” 字。“她们…… 都还留着?” 他声音微弱,却带着期待。 沈氏点头,泪水滴在玉佩上:“七姨太用您给的翡翠扳指换了银子,帮三姨太赎了被抵押的田产;五姨太带着姐妹们的信物,在上海开了布庄,专门收留落难的女子……” 这半块玉佩,成了胡雪岩临终前最大的慰藉,也揭开了他当年遣散小妾时,远超 “给钱放行” 的深层谋划 —— 他不仅要让她们活下去,更要让她们在乱世中能相互扶持,不受欺凌。 时间倒回 1885 年遣散当晚的胡府大厅,烛火摇曳中,胡雪岩看着十二位小妾,手里攥着一叠泛黄的文书。 “这是我托人给你们办的‘良民身份文书’,上面写着‘早年丧夫,无牵无挂’。” 他把文书一一递过去,语气郑重,“拿着这个,以后就算有人查问,也不会牵连到胡家。” 三姨太接过文书,发现上面还附着一张小纸条,写着苏州茶商的地址:“东家,您连我们的去处都安排好了?” 胡雪岩苦笑:“我倒了,你们不能再受连累。这些茶商是我早年的朋友,会帮你们谋条生路。” 没人注意到,他袖口还藏着一张清单,上面记着每位小妾的家乡亲友、擅长技艺,甚至连她们对某些食物的禁忌都写得清清楚楚 —— 这份清单,后来成了小妾们相互救助时的 “指南”。 1884 年春,上海的一家布庄里,七姨太正拿着翡翠扳指,跟当铺老板讨价还价。“这扳指是左宗棠大人送的,至少能当五百两!” 老板盯着扳指上的纹路,眼神发亮。 七姨太却摇头:“我只要三百两,另外,我要您帮我找个人 —— 三姨太,她可能被人抵押在苏州的当铺里。” 原来,三姨太离开胡府后,因没有生计,被当地恶霸胁迫抵押了田产,还差点被卖入教坊司。七姨太从沈氏的信中得知消息,立刻拿出翡翠扳指,辗转多地才找到三姨太。 “妹子,别害怕,东家给我们的玉佩就是信物,以后我们互相帮衬。” 七姨太把赎回的田产 文书递给三姨太,手里还攥着另外几块刻着 “安” 字的玉佩碎片,“这是其他姐妹托我带给你的,说等风头过了,咱们再聚。” 1883 年胡府书房的深夜,胡雪岩正对着一盏油灯,在纸上写着什么。管家胡福走进来,看到桌上堆着厚厚的纸页,上面全是 “店铺经营章程”“账目核对方法”:“东家,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写这些?” “这些是给五姨太的。” 胡雪岩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她擅长经营,以后若有机会开铺子,这些章程能帮她少走弯路。” 他还在章程里特意加了一条:“若遇落难女子,可收留店内,管吃管住,工钱从优。” 后来五姨太在上海开布庄时,严格照着章程办事,布庄不仅生意红火,还成了落难女子的 “避风港”。有次官府来查,五姨太拿出胡雪岩写的章程,还有当年的身份文书,官府见 “师出 有名”,竟也不再为难。 1886 年春,苏州的茶馆里,三姨太看着账本,脸上露出笑容。“今年赚的银子,够帮八姨太把孩子从乡下接来了。” 她对着墙上挂着的十二块玉佩碎片说,这些碎片被装在一个木盒里,每块都被擦拭得锃亮。 自从七姨太帮她赎回田产后,她就用胡雪岩给的五百两银子开了这家茶馆,后来其他小妾也陆续赶来帮忙 —— 懂外语的七姨太负责接待外商,善经营的五姨太管账目,连当年最文静的十姨太,都学会了跟茶农讨价还价。 茶馆的角落里,还放着一个红木钱箱,正是当年胡雪岩装遣散费的那个。五姨太说:“这个箱子要留着,以后咱们若遇到像咱们当年一样落难的人,就用这里面的银子帮她们。” 如今,杭州胡雪岩故居的展厅里,除了红木钱箱和翡翠扳指仿品,还多了一个特殊的展品 —— 装着十二块玉佩碎片的木盒。 胡雪岩的 “担当” 从来不是一时的温情,而是为他人长远谋划的智慧。胡雪岩虽已远去,但他留下的不只是商业传奇,还有乱世中的情义与担当。 十二位小妾用他给的 “启动资金” 和 “生存指南”,不仅活出了自己的尊严,还帮助了更多落难女子,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就像展厅墙上那行字写的:“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银子,而是在绝境中,还能为他人铺一条生路。” 如今,那十二块玉佩碎片仍被妥善保管着,它们静静躺在木盒里,诉说着一个关于情义、互助与尊严的故事,跨越百年,依旧温暖人心。 信息来源:清朝首富胡雪岩被抄家前,预感胡家不保,深夜通知小妾们集合 2025-06-04 16:08:49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