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现在宁愿等网约车,也不坐出租车?很简单,因为现在的出租车,已经彻底活成了自己当年最瞧不起的样子,价格不透明、服务看运气、体验像开盲盒。 要知道,以前出租车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打表计费”,说多少是多少,比那些乱喊价的黑车正规多了,可现在倒好,不少出租车把“打表”变成了“坑人的幌子”。 就说去机场或者高铁站吧,你刚出航站楼,就有出租车司机凑上来问“走不走?一口价50!”,你要是问能不能打表,他要么说“打表也差不多,还麻烦”,要么直接翻个白眼说“爱走不走”,可真要是打表,从机场到市区顶多35块,这“一口价”平白多收十几块,不明就里的乘客尤其是老人,很容易被坑。 还有平时堵车的时候,那计价器“滴答滴答”跳得比心跳还快,明明就堵了5分钟,表上却多跳了三四块,你问司机怎么回事,他还振振有词“这是系统算的,我也没办法”,乘客心里没谱,只能吃哑巴亏。更别说有的司机故意绕路,明明直走10分钟能到,他偏要绕个大圈,美其名曰“前面修路”,等你发现不对,钱已经花出去了,争执起来还落个“你不懂路别瞎指挥”的埋怨。 价格不舒服也就罢了,服务还得看运气,这才是更让人闹心的。以前坐出租车,司机大多客气,会主动帮你搬行李,车内也收拾得干净,可现在呢?有的司机上车就开着收音机放得震天响,你说想安静会儿,他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嘟囔一句“这歌多好听”;有的车内烟味、汗味混在一起,座位上还沾着零食渣,你想开窗透透气,他说“外面风大”,其实是怕影响他吹空调。 更气人的是拒载,你在路边拦车,司机停下来问你去哪儿,一听是短途或者不顺路,立马摆手“不去不去”,一脚油门就走,尤其是下雨天或者上下班高峰,拦十辆能有三辆停下就不错了,剩下的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绕着你走。 最让人没安全感的是体验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情况。有的出租车是老款车,空调夏天不制冷、冬天不制热,夏天坐进去像蒸笼,冬天冻得手发麻,司机还说“这车就这样,凑活坐吧”;有的车导航坏了,司机全靠“凭感觉”,走着走着就走错路,还反过来怪你“怎么不早说拐弯”;还有的付款方式特别麻烦,你说扫码付款,他掏出来的是私人微信二维码,还得让你备注“车费”,你要是说没现金,他可能还会皱着眉说“现在年轻人怎么都不带现金”。 反观网约车,下单时就显示预估价格,路线在APP上看得明明白白,司机的头像、评分、车型全有,上车前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情况,付款直接从平台扣,不用跟司机扯皮,多省心。 其实以前出租车是“香饽饽”,大家觉得它正规、安全,不会被坑,可现在呢?它把当年比黑车强的那些优势全丢了,反而学了不少坏毛病。而网约车刚好补上了这些缺口:价格透明,提前知道多少钱;服务有保障,司机评分低了就接不到单,自然不敢怠慢;体验稳定,车大多是近几年的新车,车内干净,还能预约时间、选车型。就像你去买东西,一家店价格不明、态度不好,另一家明码标价、服务周到,你肯定选后者啊。 不是大家不愿意等出租车,也不是故意冷落它,是出租车自己慢慢变了味,活成了当年自己最不齿的样子。要是出租车能把价格捋顺、服务做好、体验搞稳定,不用乘客开盲盒,不用看司机脸色,说不定大家还会愿意坐。毕竟谁不想家门口就能拦到车,不用在手机上等半天呢?可现在的情况是,出租车把方便让给了网约车,把省心也让给了网约车,大家自然就用脚投票,宁愿多等一会儿网约车,也不想再受出租车的气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