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稀土,31国集体对华“宣战”,不料正中中方下怀在中国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后,西方世界陷入集体焦虑。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紧急表态,将此事列为“核心关切议题”,并联合G7国家酝酿联合应对方案。 31 个国家联合放出 “对抗信号”,把矛头直指中国稀土出口新规,欧盟拉着 G7 国家紧急开会,连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资源国也凑进来,声称要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可他们没料到,这场看似来势汹汹的 “宣战”,恰恰正中中方下怀。毕竟中国手里攥着的,远不止 “稀土产量占全球 85%” 这一张牌。 事情的导火索,是中方今年初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新规不仅细化了稀土及其制品的出口审核流程,还将 17 种稀土相关材料纳入管制范围,从开采、冶炼到加工全链条把控。消息一出,西方世界立刻陷入焦虑,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把此事列为 “欧盟核心关切议题”,还直言 “这会威胁欧洲制造业安全”。 他们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全球稀土产业链里,中国的地位几乎无法替代。从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到 F-35 战机的发动机、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欧盟每年需要的 2.8 万吨稀土中,有 98% 依赖从中国进口;美国更夸张,本土稀土加工产能仅能满足需求的 15%,剩下的几乎全靠中国供应。以前他们还能通过 “低价采购 + 囤积” 缓解压力,可新规实施后,出口审批周期延长,配额也更严格,不少西方企业开始慌了。 为了打破这种依赖,31 个国家很快抱团。欧盟牵头制定了 “稀土供应链多元化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入 210 亿欧元,在非洲、拉美建设稀土开采基地; G7 国家则商量着出台 “反制措施”,甚至有人提议将稀土纳入 “国际贸易争端诉讼”,想通过 WTO 向中国施压;澳大利亚、加拿大也趁机跳出来,声称要扩大本国稀土开采规模,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一时间,各种 “对抗” 声音不绝于耳,仿佛一场针对中国稀土的 “围剿战” 已经打响。 可他们没看清的是,中方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这些年,中国不仅在稀土开采环节建立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还在冶炼加工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 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专利都在中国企业手中。去年,中国稀土集团研发的 “新型稀土萃取工艺”,把稀土分离纯度提升到 99.999%,还降低了 30% 的能耗,这种技术优势,不是其他国家短期内能追上的。 更关键的是,中方早已开始布局 “稀土应用端”。以前西方企业把中国当 “稀土原材料供应地”,低价买走稀土后,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再卖回中国。 现在中国不仅能生产稀土原材料,还能制造稀土永磁体、稀土催化剂等高端产品,去年中国稀土永磁体产量占全球 70%,新能源汽车用的高端稀土磁钢,更是占据全球 80% 的市场份额。就算西方能找到其他稀土开采地,没有中国的加工技术和应用产业链,挖出来的稀土也很难变成能用的产品。 目前,31 国的 “联合应对方案” 还停留在纸面上,而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升级仍在持续推进。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让越来越多人看清,在全球化时代,搞 “阵营对抗” 不如搞 “合作共赢”,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产业链中独善其身。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