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刘禹希记者徐蔚)申万宏源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罗钻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正围绕制度创新与高水平开放,持续为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罗钻辉介绍,通过实施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上交所成功构建了双向开放的资本市场新格局,在全球金融舞台上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形象”。一是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目前,沪股通涵盖股票1397只、ETF171只,日均成交额从2014年的47亿元跃升至1456亿元,增幅超30倍;沪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也从8亿港元增至979亿港元,科创板股票纳入标的已达319只。此外,“沪伦通”“中欧通”等机制拓展了企业跨境融资渠道,目前已有15家沪市A股公司通过发行GDR在欧洲市场上市。
二是国际合作持续拓展。上交所与德意志交易所、卡塔尔证券交易所、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推出上海-新加坡ETF互通产品,与泰国证券交易所开展指数交叉展示,并面向印尼等东南亚市场举办系列路演,有效推介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遇。
三是外资参与度不断提高。全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数已突破900家,彰显了国际资本对上交所市场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通过持续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深化全球交流合作,上交所成功构建了“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进金融开放的决心与智慧。
罗钻辉认为,上交所作为资本市场核心枢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回报、完善产品体系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夯实市场根基方面,上交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通过修订股票上市规则、强化上市公司自律监管、开展科创板改革“1+6”政策宣贯,致力于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引导资金向更具发展潜力和价值的优质企业集中,从源头上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在强化投资者回报方面,上交所率先在全市场开展“提质增效总回报”专项行动,积极倡导并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稳定、可预期的投资者回报机制。在监管引导和专项行动带动下,2024年沪市分红、回购规模再创新高,新增回购计划同比翻番,超300家公司发布中期分红方案,“提质增效重回报”的理念正在沪市逐步形成。
在产品体系建设方面,上交所持续丰富上证宽基指数体系。根据沪市“蓝筹、硬科技、高分红”特色,目前上证指数体系建立了“一体两翼”即“旗舰宽基+科创+红利”上证旗舰宽基指数体系,“50-180-380-580”指数分别表征沪市超大盘、大盘、中盘、小盘,样本合计1140只,对沪市证券数量覆盖率50%,市值覆盖率近90%,成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便利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