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的夏天,63 岁的于荣光站在空荡荡的家里,手里攥着离婚协议书,指尖泛白。 结婚 35 年,他在娱乐圈保持着零绯闻的记录,赚的钱全交回家,只要在家就包揽做饭、做家务,可妻子王玉苓还是铁了心要离,甚至提前申请冻结他的资产。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传票,像一把锤子,敲碎了他眼中 “完美婚姻” 的幻象,也让外界开始好奇:这个公认的 “好男人”,到底哪里没做好? 这场婚姻的裂痕,早在儿子出生时就已埋下伏笔。 1987 年王玉苓临盆,于荣光刚接到香港导演徐小明的邀约,要去拍《木棉袈裟》,他匆匆看了眼产房就赶赴片场,孩子满月时才第一次抱在怀里。 那时王玉苓没怨言,觉得丈夫是在为家庭打拼,可这样的缺席渐渐成了常态。 上世纪 90 年代,于荣光凭借武打戏走红,一年接四五部戏,剧组成了他的常驻之地,最长一次连续 11 个月没回家,连父亲病重住院,都是王玉苓请假在病床前照料。 有次王玉苓发烧到 39 度,拖着病体接孩子、做晚饭,给于荣光打电话时,他只说 “剧组赶工,你找邻居帮帮忙”,电话那头的打斗声比他的声音还清晰。 外人眼中的 “模范丈夫” 标准,在王玉苓这里成了空洞的标签。 于荣光每次回家都会买昂贵的礼物,会钻进厨房做一桌子菜,可饭桌上他总在接工作电话,吃完又忙着看剧本,两人一天说不上十句话。 2005 年儿子备战高考,王玉苓恳请他减少工作陪孩子冲刺,他答应后却又因临时加戏爽约,儿子深夜在日记本里写:“爸爸的承诺比泡沫还轻。 ” 最让王玉苓寒心的是 2018 年,她查出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术前反复叮嘱于荣光别缺席,可手术当天,他还是因为剧组突发状况留在外地,只托助理送来一束花。 那天王玉苓躺在病床上,看着邻床夫妻相互依偎,终于明白自己要的不是物质堆砌的生活。 2021 年 6 月 4 日,王玉苓正式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冻结于荣光名下 5000 万元存款。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她提前整理了 35 年来的家庭支出记录、独自就医的病历、儿子成长的照片,每一样都在诉说婚姻里的孤独。 7 月 28 日,两人在法院达成离婚协议,5000 万共同财产按对半原则分割,12 万余元诉讼费也由双方平摊。 调解室里,于荣光红着眼眶问 “能不能再试试”,王玉苓只是平静地说:“我等了一辈子陪伴,现在只想等自己。 ” 他这才发现,妻子的头发早已白了大半。 离婚后的四年里,两人的生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轨道。 于荣光把更多精力扑在事业上,却接连遭遇口碑危机。 2021 年他执导的《天龙八部》播出后,因剧情改编生硬、特效粗糙被网友吐槽 “毁经典”;2023 年主演的《护卫者 2》又因大量使用替身、剧情老套引发差评。 有剧组工作人员透露,他常在拍摄间隙独自坐在监视器前发呆,手机屏保还是多年前的全家福。 2025 年 9 月,他参与录制的访谈节目播出,被问及婚姻时坦言:“以前总以为赚钱就是尽责,现在才懂家里的灯比片场的聚光灯更需要守。 ” 王玉苓的生活则多了几分从容。 她没有辞掉国企的工作,只是申请了内退,搬去了通州的老房子,每天早上到公园打太极,下午学国画,周末和老同事聚餐。 熟人偶遇时说她 “比以前年轻了十岁”,她笑着回应 “终于能为自己活了”。 儿子定居上海后,每隔两个月会接她小住,母子俩逛遍了外滩的咖啡馆,这是以前被家庭琐事挤占的时光。 有人曾问她是否后悔,她指着窗台上的月季说:“花需要浇水,人需要陪伴,道理其实一样。 ” 这段持续 35 年的婚姻,终究以遗憾收场,却撕开了传统婚姻认知的裂缝。 于荣光式的 “付出”,把物质当成了婚姻的全部,却忽略了情感需求的本质;而王玉苓的选择,印证了现代女性对婚姻质量的觉醒 —— 不再依附于 “好男人” 的标签,更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与陪伴。 2025 年的秋天,于荣光在拍戏间隙收到儿子发来的照片,画面里王玉苓在公园写生,阳光洒在她的笑脸上。 他默默保存照片,在对话框里打了句 “多穿点衣服”,犹豫许久后又删掉,最终只发了个保重的表情。 有些亏欠,终究要在余生里慢慢偿还,哪怕只是隔着屏幕的牵挂。 婚姻从不是单方面的牺牲或给予,而是两个人在岁月里相互照亮。 于荣光用 35 年证明了物质换不来真心,王玉苓用勇气诠释了幸福需要主动选择。 他们的故事,也给无数家庭提了醒:所谓圆满,从来不是赚多少财富,而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吃每一顿饭,聊每一件琐事,让家真正成为温暖的港湾。 信源:63岁老戏骨被爆离婚,离婚协议书被扒出,前妻申请冻结5000万存款-HI拾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