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体育人生|孤独练球被国际足联点赞,不当网红的彝族小伙转身回到大山里

从凉山州甘洛县县城出发,顺着盘山路弯弯绕绕约莫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嵌在山间一处缓坡上的则俄村。

一户小院里偶尔传出几声犬吠。院子不大,散养的母鸡慢慢踱着步,身后跟着几只尚未褪去绒毛的小鸡。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二楼的地上晒着玉米粒,黄澄澄铺了一地。

比起村里其他小院,这户人家有些特别。院子中央躺着一只瘪了气的足球,母鸡不得不绕着走。一只开了口的旧球鞋混在墙根处的玉米里。门楣上有道裂口,是几年前被足球砸坏的。彝族人家少不了的火塘边,搁着十几只足球和各种训练器材。从家出发顺坡往下两三百米,走过种满水稻的梯田和已收割完的玉米地,一块新铺的足球场映入眼帘,人工草坪铺得平平整整。

吉付拉马把自己家的一块角落专门用来放置各种足球训练器材(金亦辰摄)

这是吉付拉马(以下简称“拉马”)的家。三年前,20岁的他成了国际足联拍摄的视频的主角,一夜间出了名。热度就像一场风,如今日子重新归于平静。拉马每天仍旧沿着这条蜿蜒的土路,去球场、训练、回家。这条路他走了整整十年,再熟悉不过。

“降分”200多分上职高,只为能踢球

初中二年级前,拉马不知道“足球”是什么意思。那年,即将去西昌读书的好朋友送给他一件巴萨球衣,说是留个纪念。那间红蓝相间的条纹球衣为这位大山里的彝族少年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疯狂迷上了这项运动。

省吃俭用半个月,拉马从100元生活费里抠出55元,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足球。学校里没有足球场,每天下课铃一响,住校的他就冲去篮球场,在打球的同学之间独自练习盘带。周末回家,他以最快速度写完作业,在山上找片相对平整的草地继续开练。

拉马身上的这件巴萨球衣为他推开了足球世界的大门(受访者供图)

热爱足球的少年很快迎来了中考。拉马成绩非常优秀,足以进入县里最好的高中。可那里和他的初中一样,没有足球场。拉马转而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城南的职高,只因为职高多了一片绿茵场。中考放榜,他的分数比职高录取线高出200多分。如此大胆的决定,让拉马一下子在县里出了名,人们都知道则俄村出了一个“足球疯子”。

转眼赴职高报到,拉马直接找到校长申请“上午上课、下午踢球”。起初学校并不同意,但第一次月考,他用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说服”了校长和老师。从此,下午成了拉马的专属足球时间。

职高第一年,校内的足球氛围不错,拉马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高三学长。但随着他们毕业离校,球场上又剩下拉马孤单一人。眼看学校里再无人一起踢球,升上高二的拉马决定休学,回家专心追寻自己的足球梦。“由于学校足球氛围差,所以与家长协商后,决定出去专门培训,也为以后艺体高考作准备,后果本人自负,望批准。”他在纸上一字一句写下这些话,签下名字,按上了一个鲜红的手印。

拉马的父母一直在家务农,大半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凉山。但他们格外开明,拿出积蓄让拉马买了一批训练器材和足球专业书籍;已经出嫁的大姐为他购置了一套像样的球鞋和球衣,会电焊的幺爸用铁管焊出了几个小球门。在全家人的托举之下,拉马给自己定下“五年之约”,立志在五年内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拉马的父母都是非常朴实的农民,对于儿子的足球梦想非常支持(受访者供图)

踏上注定孤独的自我修炼之路

17岁的拉马决定开始“像职业球员那样”训练。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拉马不断看书、上网学习,制订训练计划。但没有陪练,大部分时候他只能反复练习颠球、盘带和射门。

除了必须从外界采购的装备,其他的训练器材,拉马能省则省:建筑工人的安全索绑上几个黑色塑料袋,就成了一个简易阻力伞;从山里砍几根长短各异的树枝,插进木槽固定,练习任意球时可以模拟人墙;废旧的轮胎皮竖在地上,就变成了障碍栏架;做一大块木板,调整好角度,可以训练踢墙二过一。

大部分时间,拉马只能借助自制的器材独自训练(受访者供图)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省开销。甘洛县过去物流不便,每次网购训练器材,他都要去县城邮局排一个小时的长队才能取到货。拉马需要对时间精打细算。两位姐姐都已出嫁,弟弟尚且年幼,他是子女里唯一的劳动力。在追寻梦想之余,拉马必须帮助父母挑起生活重担:每天出门前,他都要先给猪喂上饲料;农忙时节,他还要帮着收割家里五六亩玉米和水稻。

村里没有合适的地方练球,他就在附近的山上找了一块场地。上山路不好走,前半程的黄泥盘山路到处坑坑洼洼,拉马一边带球一边往上。足球一路活蹦乱跳,长此以往,让他的盘带技术得到了强化。

长时间在山路上训练盘带让拉马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访者供图)

走过大山深处的一户人家,接下来的山路更为险峻。在森林和灌木的掩映下,只有一条小路若隐若现。目之所及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色,若不是早已熟稔于心,很容易在其中迷失方向。从家到场地这段路,拉马单程要走一个半小时。后来他觉得每天往返太浪费时间,索性在场边搭起一间小木屋,住上两三天再下山,顺便补充一些生活必需品。

“球场”人迹罕至,成了拉马独享的自由天地。只有一条乌梢蛇住在附近的草丛里,山下村民散养的黄牛偶尔踱步而来,替他免费“修整”草皮。尽管做了基础的平整和画线,但场地里仍然布满暗坑和石砾。四周没有任何围挡,球踢下山坡,还要寻找半天。这段旅程注定孤独,陪伴他的只有山间的清风。

拉马将这片位于山顶的球场称作自己的“精神家园”(金亦辰摄)

为了能让儿子省力些,在又一年秋收后,父亲贡献出了那片一亩半的玉米地。尽管面积不大,但每年千余斤玉米的收成,总还是能为家里换来一些收入。父亲专门从县里请来挖掘机将场地修葺平整,为拉马改造出一片沙土球场。在拉马的追梦路上,父母说得不多,做得很多。

被国际足联树为草根足球的典范,他一夜成名

独自训练之余,拉马开通了视频社交媒体账号,记录自己与足球的日常。

刚开始,很多人泼冷水,劝他“早点放弃”“找个班上”,但拉马始终“不服输”,继续一脚脚把足球射向球门。随着苦练足球的视频被更多人看到,他有了一定的名气。

直到2022年9月,国际足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拉马的故事,作为全球草根足球的典范。视频播放量达到数百万,拉马火了。追来采访的人络绎不绝,拉马笑称,自家门槛都被“踩矮”了。他甚至成了某档综艺节目的座上宾,见到了“那些原本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明星”。

拉马一度作为草根足球的代表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受访者供图)

拉马自带流量,足球界的邀请随之纷至沓来。成都、重庆、南宁等地的多支业余球队抛来橄榄枝,让他在省级联赛中获得了一些出场机会。2023年5月,这年21岁的拉马代表泾川文汇队在一场中冠比赛中登场。在立下“五年之约”的三年半后,他终于站到了职业足球的门槛前。

第一次走进日照国际足球中心,草皮平整得像一块绿色地毯,足球在上面丝滑滚动,看台上还有球迷助威呐喊,这一切都让拉马觉得有些“梦幻”。苦练终于得到回响,他得以走出凉山,见到更大的世界,但也让他清楚认识到,自己与职业球员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作为泾川文汇队的球员,拉马第一次来到日照国际足球中心(受访者供图)

站上过中冠舞台让拉马心满意足。对于自己曾经发下的宏愿,他不再纠结。“当时没见过外面的球员,有些天真地觉得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踢到中冠,就感觉自己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和身体对抗。”

用“勒克”开垦大山里的足球荒漠

注定无法成为职业球员,但这些年的追逐让拉马笃定了“将足球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目标。在训练之余,他继续完成了职高的学业,还考出了D级教练员证书,踏出转型第一步。见过花花世界的繁华,拉马选择“转身向山里走去”。

差不多有一年半时间,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没有更新。在告别互联网的这段时间里,拉马没有闲着,他在乐山成为了一名青训教练。白天带小朋友训练,晚上钻研足球知识,积攒下经验。

拉马潜心学习成为了一名青训教练(受访者供图)

去年9月底,拉马回到甘洛县的家里,拿出自己在乐山攒下的万把块钱,全部用来重新翻修那片玉米地改造的球场。经过县教体局的推荐,他成了乡里吉加小学的足球教练。每周,拉马都会去学校给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两节足球课。为此,他自费购买了很多足球和训练器材;每次上课前,认真地做好教案和训练计划,帮助没有任何足球基础的孩子们培养兴趣。新学期伊始,拉马专程向校长提交了一份下半年足球发展计划。在他的设想中,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园联赛,之后还会成立男足、女足各一支校队,足球将会成为吉加小学最风靡的运动。

拉马带着“勒克”队的孩子们练球,这是他最大的快乐(受访者供图)

在校园之外,只要拉马有空,每个周末都会开着自己的面包车,去附近村寨挨个接上孩子们,把他们一起带到村里的球场,组织大家踢球。

阿洛刚上一年级,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只有过年才能见面。因为足球,现在他每个周末不再寂寞,有了和小伙伴相聚的理由。像阿洛这样的留守儿童有很多,拉马家成了他们的“大本营”。踢完球,拉马就在家里煮上一锅大锅菜,招待孩子们吃一顿热饭,再一一送回家。除了住得远的孩子每月象征性收取10元车费,其他开销都是拉马动用自己的积蓄填补。

吉付拉马家里成了孩子们的“食堂”(受访者供图)

“努力成为中国足球崛起路上的一块基石”,这条横幅一直挂在拉马的房间里,这是他留给自己的信条。现在拉马不再孤单,职高学弟木乃金葫刚刚辞去了县城房产中介的工作,决定和拉马一起带孩子们踢球。

拉马的足球梦,离不开大山外的支持。海信出资十余万元,为村里的沙土球场铺设了全新的人工草皮。无球跑动品牌合伙人林俊杰长期关注中国草根足球,很早就与拉马结识。听说了拉马现在的故事后,他专门为孩子们寄去了一些必需的足球装备。

经过修缮后,村里的那片沙土地球场已经焕然一新(金亦辰摄)

还有天南海北的网友自发伸出援手。拉马有个微信群,每个月,群里都会自发给孩子们捐款,拉马就用这些钱买些水果和文具,奖励踢球表现优秀的孩子。到了月底,他会在群里公示善款的花销和结余,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拉马已经在村里组建起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足球队。他给这支球队取名叫“勒克”,在彝语里是“犁铧”的意思,暗藏着吉付拉马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用这把勒克,在这片足球荒漠上开荒成功。”

评论列表

M金秋原语
M金秋原语 1
2025-10-20 18:52
那些做足球青训的人,嗨球少年、足球小将等等之类,赶快去这样的乡村基层小学看看,说不定就能挖掘出中国的梅西、中国的马拉多纳、中国的大罗、小罗

用户17xxx85 回复 10-20 23:26
四川凉山的彝族身体素质相当不错,足球氛围也好,但至今没什么出名的职业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