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临潼检察: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渭河秀美安澜

作为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渭河流经临潼区域9个街道,全长40.8公里,改善渭河生态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年来,临潼区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效发展重大战略,以检察蓝守护渭河生态底色,守护渭河碧水清流。

临潼区检察院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监督靶心,严厉整治违法取水、用水行为。

在开展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辖区两家企业长期使用自备井取水未依法缴纳水资源税问题,该院精准运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锁定线索,督促区税务局成功追缴税款246万余元。

此外,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小微用水领域,在走访调查中发现7家民宿、洗车店等个体工商户无证擅自抽取地下水用于经营,不仅扰乱用水秩序,更损害地下水资源。为推动问题整治,该院及时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责令违法行为人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规范取用水行为。

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监督。

该院针对骊山金矿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水源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实施封堵洞口、收集废渣等措施,整治污染。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站点闲置直排问题,检察干警开展专项监督,走访19个村镇173个站点,派生构建大数据模型,通过模型比对发现7个污水处理站不规范运行的事实,制发类案检察建议,推动整改站点7个。

重拳整治工业污染,发现两家工业企业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未达标排放,污染大气生态。为督促加强对辖区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企业的系统治理,协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排查176家涉VOCs企业,督促责令整改问题企业62家,作出行政处罚13份,罚款58万元,促进深度治理。

立足临潼区文物优势,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组织党员干警寻访各类文物古迹46次,寻访非遗文化5处,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案件30件。

针对在姜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违建经营问题,该院以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方式,督促撤销手续、拆除建筑,整治环境,并协同监管部门对各违法行为人释法说理。

3户村民在全国文保秦东陵保护范围内违法修建住宅,违建住宅及日常排流的生活污水、垃圾,破坏文化遗产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针对这一问题,该院通过实地勘查、查询文物档案、走访秦陵文管所等方式查明案情。向街办和农业农村局发出检察建议,推动拆除并完善监管。

针对陵雨干沟官正村段沟堤崩塌、垃圾堆积问题,向街办、水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清理生活垃圾785处、建筑垃圾412处,设立防护网1000余米,修复塌陷5处,招聘9名巡河员定期巡查护理。

针对群众为生产生活便利在零河河道内搭建便桥影响行洪安全案件,组织水务部门、街办、村委会和群众代表召开听证会共同商议,采用现场公开听证、诉前磋商等方式,积极搭建协商对话平台,最终推进拆除旧桥,就近搭建既符合安全标准。又为群众提供便利的“连心桥”,受到群众好评。

工作做法被《检察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坚持“四大检察”协同发力,办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向7名被告人追缴赔偿款,解救野生动物20只,没收捕猎工具50件,取缔收购窝点2处。

针对芷阳村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破坏生态问题,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清理整改、补植复绿,成功修复生态。

牵头建立“秦岭碳中和生态修复基地”,成为全市建筑垃圾整治、生态修复示范和“双碳”实践平台。

探索劳务代偿,让无赔偿能力当事人担任护林员、义务植树等,替代承担生态修复责任。

守护黄河安澜,泽被子孙后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下一步,临潼区检察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忠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守护临潼的绿水青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更优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