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在国内只看一座古建,「佛光寺」无疑会成为首选。作为国内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之一,年代虽不及南禅寺(782年)及广仁王庙(831年)久远,但这两座皆为民间建筑,而佛光寺是现存唯一唐代官式建筑,无论是规格还是保存完整性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他面前,任何国宝都不值一提。
.
🔖:佛光寺
🎫:15元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佛光新村
🚌:太原、忻州、繁峙等地都有直达五台县的大巴,抵达五台县后包车200元可去佛光寺与南禅寺
.
发现佛光寺是偶然的。早在梁思成之前的1922年,便有日本佛学者小野玄妙对佛光寺进行过实地考察,并拍下了东大殿佛像照片。3年后,日本建筑学者关野贞与佛教史学者常盘大定为出书,又托太原美丽兴照相馆的人去现场补拍了三张照片。然而此时这两人并未真正去过佛光寺,仅通过照片便发表“佛光寺之寺院规模、伽蓝并不雄伟”的唯一评论。关野贞更是提出“中国千岁以上的木料建筑物,一个亦没有”的断言。
.
如鲠在喉的梁思成抱着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仅依据日本学者佛光寺塑像的报道以及伯希和《敦煌图录》第61窟五代「五台山图」的线索,便按图索骥开始了山西境内的第三次考察。
.
1937年6月,梁林等四人到五台县城后,不入台怀,折而北行,骑驮骡入山径趋南台外围。在黄昏里,见到了佛光真容禅寺,这是他们6年艰苦的野外调查来第一次发现了中国唐代木构建筑。
.
站在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八橼、双杪双下昂七铺作大斗拱的佛光寺东大殿前,梁思成不禁感叹“殿斗拱雄大,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为了取得确凿的证据,他们从院内的经幢到后山的墓塔多次进行测绘,早晚爬入殿顶,在粱架上首次发现古制叉手的做法,但始终不敢妄下结论。
.
直到林徽因偶然发现在大殿明栿下的虹梁末端六个字「女弟子宁公遇」,同样也出现在殿前经幢上。最终通过梁下的全部题记及经幢上的记述相互印证,确认了佛光寺东大殿建成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
亦如首次遇到佛光寺的那个黄昏,梁林等人在东大殿前的斜阳里,铺上席子,把带来的所有罐头一次吃掉,仿佛是与佛光寺最后的告别晚餐。那一天是1937年7月5日。
.
就在两日后,战争全面爆发,梁林从此再无缘佛光寺。林徽因的惊世一瞥,驳斥了日本学者狂妄的言论。没有不惮繁琐的田野调查,开辟初始的古建筑档案,恐怕我们也不会如此咫尺盛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