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梧州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工程项目需申请污水排入管网许可。按照以往的经验,公司负责人孙广琼准备跑几趟政务大厅。出乎意料的是,上午她拨打政务热线咨询业务,当天下午2时30分审批工作人员就如约上门,全程指导并现场核查施工条件,当日即核发排水许可电子证书和施工许可证。这是今年梧州在广西率先推出“政务闪送”模式的一个案例。(据《广西日报》10月19日报道)
群众“下单”,部门“接单”,专员“送单”——“政务闪送”把服务从政务大厅延伸到企业车间、群众身边,带来方便更传递温度,是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群众为中心”的深层变革。
在传统的政务服务场景中,不少企业、群众曾饱受跑腿困扰。有的是为了一纸证照、一项认证“跑多次”“跑多门”。就算有了更方便的“网上办”,那些不方便数字化操作的群体还是会“望网兴叹”。“政务闪送”恰恰瞄准了这些痛点。通过整合12345热线、“办不成事”窗口等资源,组建“闪送小哥”团队接诉即办,提供上门全程帮代办服务。“接单派单”“上门办事”“群众评价”,这种部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方式,精准解决了过去政务服务中覆盖不到位等问题,让政务服务跟随企业、群众的实际需要“跑起来”。
“政务闪送”的高效便捷,表面是服务流程的优化,内核是服务理念的提升。过去,部分政务服务以“完成流程”为重点,群众是否真正便利、需求是否切实得到满足,往往无意间被置于次要位置。而“政务闪送”不满足于“只跑一次”的改革成果,还追求“一次不跑”的更好体验;不局限于标准化的线上服务,还注重不同群体的多样诉求。当相关部门以更加主动的服务姿态靠近群众,换来的不仅是办结率的提升,更是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事实上,梧州的探索并非个例。河北广平主动把政务服务送上门,行政审批部门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金牌审批师”服务专班,推出定制服务,为群众提供“云帮办”“远程办”“延时办”等个性化服务。山东菏泽开发“政务外卖”小程序,通过线上办理和线下指导,实行帮代办服务。各地类似实践虽然形式不同,却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政务服务的创新,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从群众立场思考问题。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再到“政府跑腿”,政务服务的每一次升级,都是为民理念的深化。
“政务闪送”送出去的不仅是服务,更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承诺。探索更多政务服务新形式,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就能让服务更亲民、办事更高效,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