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发布,这标志着该工程“环评”顺利通过。该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开工,2028年12月建成通车。这条联络线全长约2.7公里,中途不设站点。
项目实施后,既有地铁亦庄线将与5号线直连直通运营,与10号线上行方向同台换乘。目前,宋家庄站为北京轨道全网换乘量最大的车站,亦庄线与5号线贯通运行后,每天约7.1万人次可不再换乘。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改造只针对5号线和亦庄线的直连运行,未来,10号线和亦庄线也预留了贯通条件。
线路总长约2.7公里其中新建线路约2.2公里
在2023年5月,《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3年—2028年)》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
与其他的新建、续建项目不同,这一项目是针对多条既有线路的贯通改造工程。该工程南起亦庄线肖村站,北至5号线宋家庄站,线路总长约2.7公里,其中新建线路约2.2公里,利用既有线路0.5公里,均为地下线,无新建、改(扩)建场站。
地下区间结构方面,线路由肖村站西侧盾构区间改造出岔线后向西敷设,至东铁营横一条后向北转弯沿宋家庄车辆基地东侧向北继续敷设,然后向左转至石榴庄大街与5号线宋家庄站站后出入段线改造衔接。全线采用盾构法、明挖法和暗挖法施工,无爆破作业。
对比二次环评与此次环评报告发布的内容,记者注意到,披露的信息绝大多数没有变化调整。其中最主要不同的是,此前提到的“线路会预留郭家庄路地下车站一座”,在此次发布的全文中没有体现。
根据安排,工程初步计划2025年底开工,2028年12月建成。具体开工、开通时间以市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为准。
工程贯通后宋家庄站每天约7.1万人次无须换乘
在项目建设必要性方面,此次公示的环评报告书中提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发展重要,需要大运量、直达交通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直连。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以亦庄、顺义为重点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目前,亦庄新城主要轨道交通亦庄线无法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直达,17号线是轨网快线,但不到亦庄核心区,难以满足高水平出行的需求,亟待用“小手术刀”的形式打破既有轨网断点。
环评报告书还提到,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除亦庄新城外,总体规划中其他外围多点新城均已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直连。宋家庄站为轨道交通线网中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区的断点,也是外围新城中轨网联通中心城区的唯一断点。
宋家庄站目前为全网换乘量最大的车站,亟须破除此断点。宋家庄换乘压力大,全网换乘车站客流量排名第一位(换乘通道楼梯口限流人数1553,持续时间90-120分钟)。
建设规划方案实施后,可减少车站早晚高峰各10000人左右的换乘客流,缓解车站的换乘压力。调整方案后,依据2024年上半年工作日日均客流数据估算,每日宋家庄站约7.1万人次可不再换乘(亦庄线、五号线全贯通),3.6万人次改为同台换乘(10号线西向东方向与亦五贯通线的南向北方向同台换乘,缩短换乘距离约150米),6.5万人次调整换乘站台(三线“T”形换乘调整为两线“平行”换乘,缩短换乘距离约100米),宋家庄站日均共计17.1万人次受益(约占宋家庄站日均换乘总量的88%)。
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车辆基地资源将实现集约共享
除了乘客能直接感受到益处,通过此项改造,亦庄线、5号线、10号线的车辆基地资源将得到统筹,实现车辆存检修设施集约共享。
环评报告书披露,亦庄线、5号线贯通后,两线将合并为一条线运营,优化运营组织及资源配置,协调作业流程,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与提升,保证资源的集约共享和运营的安全有序。车辆段将实现车辆停放及存检修等作业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系统灵活性。
通过预留未来与10号线的跨线条件,未来还可进一步整合三条线的车辆、存检修互通,宋家庄车辆基地通过共址实现共享。
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至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工程项目实施后,既有地铁亦庄线与5号线直连直通运营,与10号线上行方向同台换乘,提高地铁运营服务水平和效率,改善区域城市面貌。
在公众参与方面,此次环评报告书提到,工程在公众参与工作开展期间,共计回收公众个人意见27份,其中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收到个人邮件反馈14封,电话反馈13通,收到团体反馈意见表8份。
公众对于工程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主要为担心施工噪声及运营期振动影响,希望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本次评价针对工程噪声、振动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措施后,各评价目标的环境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预测值均可满足相应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