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特朗普再次称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155%的关税。特朗普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持续的。”特朗普还指出,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利用美国”,而这一次的关税幅度也不会小。 特朗普突然抛出 155% 的关税大棒,这事儿刚一曝光就炸了锅。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数字,一件 100 美元的中国商品,算上关税在美国就得卖到 255 美元,价格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说是要彻底阻断部分贸易也毫不夸张。 这位以极限施压闻名的美国前总统,这次把时间点卡在了 11 月 1 日,刚好是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结束后不久,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给即将到来的中美经贸磋商施压。 他一边对着媒体放狠话,说中国多年来一直在 “利用美国”,加征高关税对中国 “不可持续”,一边又话锋一转,说相信中国会坐下来谈判,甚至提到 2026 年初要访华,这种软硬兼施的路数,和他 2018 年挑起贸易战时的手法如出一辙。 熟悉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人都清楚,他最擅长用 “胡萝卜加大棒” 的策略拿捏对手,先把威胁拉到最高,再在谈判中寻找讨价还价的空间。 但这次的 155% 关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进,连不少美国业内人士都觉得难以置信。要知道,之前美方加征 34% 关税时,耶鲁大学就预测美国普通家庭年均损失得有上千美元,90% 的成本都转嫁到了消费者和小企业身上,超市里的日用品、孩子的玩具全跟着涨价。 就在特朗普放出狠话的同时,中方已经有了动作。资深贸易专家李咏箑女士被任命为新任驻世贸组织代表,这位深耕国际贸易数十年的专家,经历过多哈回合谈判这样的大场面,最擅长在国际规则框架内维护国家利益。这步棋走得很有深意,相当于明确告诉美方,想抛开规则搞单边施压行不通,谈判得在公平对等的平台上进行。 其实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细,他盯着的不只是关税本身。稀土、芬太尼和大豆这三个议题被反复提及,稀土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中方刚宣布关键矿产出口管制;大豆关系着美国农业州选民的选票,而芬太尼则是美国的社会痛点。加上他同期还承诺加快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把军事布局和贸易谈判绑在一起,这套组合拳显然是早有预谋。 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担忧,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直言,这种级别的关税冲突可能让 2025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 1%,而中美 “脱钩” 长期来看可能让全球经济产出减少 7%。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也早就预警,关税战会拉低美国 GDP 增速,还可能加剧供应链断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嘴上说关税由中国承担,但历史已经给出答案。2025 年 4 月美方加征的两轮关税,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民众,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损失从 1300 美元到 5400 美元不等,美股当时更是暴跌超过 5%。如今 155% 的关税若真落地,后果恐怕只会更严重。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