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一旦停战,对中国将是一场真正的灾难!这一点,说破天都不能公开承认,但必须看清! 现在的俄乌战场,牵制了美西方很大的精力,如果没有俄乌战争,甚至是俄罗斯被完全打趴下了。 那么,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战略压力将会指数级上升。 先别急着反驳这个“灾难”的说法,咱们得先掰扯清楚一个现实——美西方这些年的战略重心,早就明晃晃地对准了中国。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到拜登政府搞的“印太战略”,再到芯片出口管制、盟友体系围堵,哪一件不是冲着咱们来的?只不过前几年有新冠疫情分散精力,后来又爆发了俄乌冲突,才让他们的注意力被硬生生拽走了一大半。 你看现在的欧洲,德国、法国这些老牌强国,一边要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要应对能源危机,国内通胀高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根本没多余力气跟着美国在亚太挑事。美国也一样,国会里天天吵着要给乌克兰拨款,军工复合体忙着赚战争财,对中国的“围堵”只能停留在口头施压和小范围制裁上,没法集中全部资源搞大动作。这种“被牵制”的状态,对咱们来说,其实是争取发展时间的缓冲期。 要是俄乌真停了火,或者更糟——俄罗斯扛不住了,那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欧洲没了战争的拖累,大概率会重新跟美国抱团,把之前投在乌克兰的精力转过来,参与到“印太战略”里。到时候,南海、台海周边可能会出现更多欧洲国家的军舰,他们还会在人权、贸易等问题上联手给咱们找茬。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没了俄罗斯这个“眼前威胁”,就能把航母、战略轰炸机更多地部署到亚太,甚至可能联合盟友搞更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战略压力可不是“指数级上升”能概括的。 但这里必须说句实在话,把咱们的战略安全寄托在别人的战争上,本身就是个危险的想法。咱们从来不是俄乌冲突的受益者,也一直呼吁停火止战——毕竟战争带来的难民危机、能源动荡、全球经济衰退,对咱们这个“世界工厂”也没好处。真正能让咱们顶住压力的,从来不是别人的“牵制”,而是自己的实力:是咱们手里的芯片技术突破,是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深度合作,是国防力量带来的底气。 还有人觉得“不能公开承认”这种说法太阴谋论,其实倒不如说,这是对国际博弈复杂性的清醒认知。咱们的外交政策一直是“不结盟、不选边站”,要是真把“希望战争持续”挂在嘴边,不仅会落人口实,还会破坏咱们倡导的和平形象。但心里得清楚,美西方的战略野心不会因为一场战争的结束而消失,不管俄乌局势怎么变,咱们都得做好自己的事,这才是应对一切风险的根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