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动驾驶,究竟有多厉害?华就在9月初的上海智能技术大会上,华为直接扔出“王炸”,展示了能让高速驾驶实现L3级自动化的乾崑智驾ADS 4系统。 别说,这技术还真有点让人怦然心动:时延砍半、通行效率提20%、重刹率降30%[]。我敢打赌,就连开了二十年车的老司机,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么精准的驾驶。 01 技术突破:VLA与WA的路线之争 2025年智驾领域可谓热闹非凡。行业内卷到了新高度,不仅拼算力、拼数据,还在拼技术路线。 理想、小鹏走的是VLA路线(视觉-语言-行动模型),让AI模拟人类“观察→判断→动作”的思维链。而华为偏偏选了条不一样的路——WA世界模型。 华为的思路很清晰:车是在真实物理世界里跑的,必须让AI真正理解三维空间和运动规律。他们的WEWA架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通过扩散生成模型技术,可以生成各种罕见驾驶场景来训练AI。 简单说就是,让AI学会思考,而不只是模仿。这种技术路线分化被业内称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争”。 02 实际体验:开车真能“躺平”了? 华为ADS 4到底有多厉害?根据实测用户反馈,高速路上基本能放手让车自己跑了。 特别是更新了“车位到车位”功能,从高速路到停车场,全程无缝衔接。预计到2025年6月,全国将有50万个停车场支持这个功能,10万个还能跨层代驾、代充电。 想想以后到了商场门口,直接下车让车自己去停车、充电,完了还能自己开回来接你。这待遇,以前得是百万豪车配专职司机吧? 有00后网友直言:“我们对开车的期待早不是握方向盘了。” 03 行业洗牌:中小车企何去何从? 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爆发,正在引发行业大地震。目前与华为合作量产的新车已近30款,从15万到百万级别全覆盖。 八大央国企已全部与华为牵手合作。甚至德系豪华品牌BBA也在加速拥抱华为,宝马、奔驰接入鸿蒙生态,奥迪Q6L e-tron直接搭载乾崑智驾。 有业内人士坦言:“华为的技术帮助我们缩短了至少两年的研发周期。” 不过这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消费者试驾不同品牌的华为赋能车型后,感觉智能化体验大同小异,只是外壳不同。智能化同质化问题已经摆上了台面。 04 平民革命:自动驾驶进入百姓家 最让人兴奋的是,华为智驾技术正在下探到更亲民的价格区间。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深度合作,即将推出首款15万元级的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宝骏SUV[]。 这意味着什么?曾经动辄30万以上的高阶智驾功能,即将进入寻常百姓家。小城市的小年轻,也能享受到一线科技红利了。 华为智驾破局,正在打破技术垄断的价格枷锁。 05 安全质疑:技术真的可靠吗? 当然,也有人表示担忧。有网友调侃:“让电脑开车,总觉得不踏实,万一蓝屏了怎么办?” 针对安全问题,华为联合了十余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安全才是真智驾”。他们的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号称能实现“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 甚至爆胎、驾驶员失能这些极端情况,系统都能智能应对。华为还在云端进行了6亿公里仿真验证,为高速L3量产商用做准备。 傍晚的高速公路,余晖洒在车流上。 一辆搭载华为ADS 4的问界汽车自如地穿梭其间,系统平稳地处理着突然的cut-in、施工路段的锥桶阵列,甚至识别到了前方几百米处一只误入高速的小动物。 而车内的一家人,正用语音指令挑选着晚上的电影片单,43个扬声器传来试听音乐片的片段。 科技的意义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让人更安全、更自由地抵达想去的地方和想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