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

1834年,52岁道光皇帝陪着全贵妃吃晚膳,而在一旁侍奉的18岁宫女,让皇帝心中躁动不已,全贵妃便说:“万岁爷,今晚不要走了,就让我的宫女陪你侍寝吧!”道光直夸全贵妃懂事,晚上留宿全贵妃宫中。 紫禁城深宫里,一顿寻常晚饭,怎么就搅动了皇帝的心湖?道光十四年秋,52岁的旻宁本是来陪全贵妃用膳,谁知一个18岁宫女的出现,让这后宫的平静水面泛起波澜。全贵妃一句话,就把她推上龙床,这背后是巧合,还是算计? 那时候,道光皇帝旻宁登基十几年,朝政上头疼白莲教余波和海疆隐患,私下里后宫也乏善可陈。他生母孝和睿皇后早逝,娶的钮祜禄氏是三嫡妻,道光二年选秀进宫,封静嫔,道光十年升静贵妃。这钮祜禄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正黄齐佳氏,家世不算显赫,但为人稳重,管起后宫来井井有条。钟粹宫就是她的地盘,东六宫一角,平日里妃嫔们都服她几分。 郭佳氏呢,本名三妞,嘉庆二十一年生人,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家的闺女。父亲郭保儿在内务府当养育兵,家里穷得叮当响。道光二年十四岁,她经内务府选秀进宫,分到钟粹宫当官女子,干的都是洒扫添茶的活计。宫里规矩铁板一块,宫女们轮班侍奉,一不留神就挨板子。她本该一辈子就这样熬着,谁知天降横祸变机缘。 道光十四年秋,原定侍奉的宫女突发热症,御医怕传染,赶紧隔离。钟粹宫总管太监从备用名单上点郭佳氏顶上。她就这样进了内殿,那晚皇帝来陪全贵妃吃晚膳。桌上摆的不过是家常菜,清蒸鱼、炒青菜、鸡汤燕窝粥,皇帝夹一口鱼,夸厨子手艺。郭佳氏在一旁侍立,皇帝的目光不知怎么就落她身上去了。18岁的姑娘,脸蛋清秀,身段匀称,在烛光下格外扎眼。皇帝心头一热,筷子都停了。 全贵妃瞧在眼里,这位妃子心眼活络,她知道皇帝年纪大了,新鲜劲儿难寻。干脆直截了当说:“万岁爷,今晚别回去了,就让奴婢的宫女陪您歇息吧。”皇帝乐了,直夸她懂事体贴,当晚就留钟粹宫过夜。郭佳氏就这样从宫女变了样,次日皇帝下旨封她佳常在,赐钟粹宫偏殿住。这事儿在宫里传开,后妃们私下议论,说全贵妃这是借刀杀人还是雪中送炭? 郭佳氏得宠来得快,她没忘本,常在皇帝跟前说全贵妃的好话。说她怎么亲手绣龙袍,怎么管御膳避皇帝忌口。皇帝爱听,赏赐全贵妃的珠宝绸缎就多了。道光十六年,全贵妃升皇后,郭佳氏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佳贵人,迁承乾宫侧殿,离养心殿近在咫尺。皇后掌后宫,郭佳氏在她手下办事,帮着巡视东六宫,记布帛账册。皇帝来时,她上前奉茶,闲聊朝中事,帮皇后稳住恩宠。 这几年,郭佳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皇帝每日必翻她牌子,赏金银首饰。她借势帮皇后拉拢人心,后宫妃嫔虽眼红,却不敢动。清朝中叶,国库吃紧,皇帝节俭,后宫也跟着勒裤腰带。可郭佳氏的院子添了楠木妆台,金簪耳坠,一时风头无两。谁知好景不长,道光二十年正月,皇后在钟粹宫病逝,年仅三十二。皇帝悲痛,谥孝全成皇后,停灵几个月。郭佳氏没了靠山,皇帝的驾临就少了,从天天来变一周一趟。 没了皇后罩着,其他妃嫔开始找茬。有人说她出身低贱,不配高位;有人翻旧账,说她从宫女爬上来,败坏宫风。郭佳氏没法子,只能低头忍着,闭门不出。咸丰帝奕詝即位,尊她皇考佳嫔,她继续低调。道光帝驾崩后,她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封皇祖佳妃、皇曾佳贵妃,住长春宫偏殿。日子简朴,早起焚香,避开是非。 郭佳氏的起落,说白了就是封建后宫的缩影。清朝从乾隆盛世到道光咸丰,表面太平,骨子里烂透了。皇帝沉迷女色,忽略国事,海疆门户大开,鸦片烟雾熏天。道光二十年,英国鬼子逼宫,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舰封锁海口,京城人心慌。郭佳氏在宫里,眼瞅着御膳减半,妃嫔缝补旧衣。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宫墙外炮声隆隆,金银外流,殿堂成废墟。她藏身偏殿,侥幸捡条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惨,咸丰帝逃到热河,宫里乱成一锅粥。郭佳氏见惯了这些,明白皇恩如流水,转眼干涸。光绪帝登基,她封皇曾贵妃,可国势衰败,宫中连炭火都省。光绪十六年,她七十四岁辞世,葬宫外,了却残生。一生从宫女到贵妃,荣华不过几载,苦难倒占了大半。 想想看,封建王朝的弊端,就在这儿。权力集中一人手里,腐化从上到下。宫里斗得你死我活,外头国家卖儿鬻女。郭佳氏算幸运的,熬过五帝,没落得太惨。可更多人呢?底层老百姓,才是真苦。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推翻旧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才能强起来。清末的惨败,正是前车之鉴。今天我们过好日子,得感谢先辈的血汗。 郭佳氏的一生,像面镜子,照出皇宫的虚华和国难的真实。封建余毒,害人不浅,她那点小恩小惠,换来的是空荡荡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