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蒋介石给父亲定的十条罪状,一条都不成立。 先看最被强调的 “违抗命令,擅自撤退”。韩子华记得父亲生前跟蒋百里聊过,抗日得先保存实力,等有援助再反攻,不能硬拼送命,这想法后来抗战的走势也印证了是对的。 当时日军带着飞机大炮打山东,蒋介石嘴上让韩复榘死守黄河,转头就把答应给的重炮调走了,手里没重武器根本挡不住。而且韩复榘不是没打,民国史专家吕伟俊都考证过,他在山东是先战后退的,打了好几仗才撤的,根本不是 “不战而逃”。 更让人不平的是,同一时间刘峙丢了保定、石家庄,一路跑到郑州,却啥事儿没有,还能帮着蒋介石抓韩复榘,这双重标准太明显了。 再讲 “勾结日寇,阴谋独立”,这更是瞎编。韩子华说,不管是开封会议上蒋介石的指责,还是后来军事法庭的判决书,都没提过这事。那些传言都是军统特务散的谣言,没任何真凭实据。韩复榘临刑前还写遗书,盼着继任者别让山东父老落到日本人手里,要是真勾结日寇,能说这话吗? 至于 “收缴民枪、纵兵殃民”,韩子华小时候在山东亲眼见父亲剿匪、戒毒,还办了不少学堂,比之前的张宗昌强太多了。 当时战乱年代,军队收民间枪支防土匪、防汉奸是常有的事,算不上罪名。说 “纵兵殃民” 更没根据,要是部队真祸害百姓,当地人能那么平静吗?何应钦后来也私下说,这些罪名就是刑名师爷的文字游戏,当不得真。 “派销鸦片” 这条更离谱。韩复榘在山东大力禁毒戒烟,这是有据可查的实事,怎么可能自己又派销鸦片?完全是前后矛盾的栽赃。 还有 “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当时各地军阀都有自己的财政,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常截留地方经费,这本来就是普遍现象,专门拿这个定罪,明显是找借口。 “侵吞国防经费、扰乱金融” 这些罪名,也没拿出过具体账本或证据。韩子华说父亲的部队军饷常常不够,要是真侵吞了经费,不至于如此。所谓 “破坏司法独立”,更是模糊不清的说法,当时国民党的司法本就受军方影响,拿这个定罪根本站不住脚。 韩子华后来想明白,父亲被杀根本不是因为这些罪名。西安事变时,别人都祝贺蒋介石平安回来,父亲却当着蒋伯诚的面说张学良做事 “虎头蛇尾”,还发电报称赞张学良是 “英明壮举”,这早把蒋介石得罪透了。冯玉祥、梁漱溟这些知情人都觉得,这就是蒋介石借抗战的名义报复,顺便消灭异己。 何应钦作为审判长也透露,韩复榘因为电报得罪了李宗仁,李宗仁告状正好合了蒋介石的意,两下里凑成了这桩案子。 蒋介石给韩复榘凑了十条罪状,看似条条致命,实则没一条有扎实证据。 韩子华守着这些史实喊冤一辈子,不是为父亲的撤退辩护,而是不服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定罪方式 —— 要是真按军法,为啥刘峙没事?要是真讲证据,为啥那些罪名全是空话?这才是他最意难平的地方。 信息来源:《解读蒋介石处死国民党高级将领韩复榘内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