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下真是踢到铁板了!本想秀一把存在感,结果被苏-35狠狠“招待”了一顿热焰弹,澳

这下真是踢到铁板了!本想秀一把存在感,结果被苏-35狠狠“招待”了一顿热焰弹,澳军P-8A没敢多做停留,直接转身逃回老家,谁都没想到它跑得这么快。 10月19日清晨,一架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P-8A“海神”反潜巡逻机,低空掠过中国西沙群岛上空。 没有事先通报,没有任何飞行许可,这种“硬闯”行径,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领空,都是不折不扣的侵犯。 解放军南部战区没有惯着,立即出动苏-35战斗机,实施跟踪监视,并进行了“有力反制”。 这四个字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意味着行动已经从常规警告升级到了实质性威慑。 苏-35战机在澳机前方抛洒照明弹与热焰弹,强光与高温交织成一道不可忽视的“警告线”,几乎贴着P-8A的机头劈空而下。 澳方事后承认热焰弹“非常接近”他们的军机,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从雷达记录和飞行轨迹来看: P-8A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一路南窜,连夜飞返澳大利亚本土,甚至连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都不敢靠近。 从这次事件的反应节奏来看,澳方显然没料到中方会用上热焰弹这种实战级别的手段。 此前几次类似事件中,解放军大多采取“抵近监视”或“语音警告”,而这一次,直接把心理威慑升级成了视觉与生理上的双重打击。 对P-8A这种体型庞大、反应迟缓的巡逻机来说,热焰弹不仅会干扰其雷达系统,更可能对机组成员的视网膜和神经系统造成短暂冲击。 这不是澳军第一次干这种事。2022年5月,澳大利亚的P-8A就曾在类似区域遭到解放军歼-16投掷热焰弹驱离,当时机组人员回国后出现了心理应激反应。 这一次,中方换上了性能更强、飞控更稳的苏-35,显然是对澳方“复读机”式挑衅的明确回应。 其实,澳军早就习惯性地把“国际空域自由航行”挂在嘴边,但问题是,西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其上空属于中国领空。 澳方未经许可强行进入,根本无法用“航行自由”来掩饰。 而且,P-8A作为反潜巡逻机,本身就具备情报收集和电子侦察能力,它不是在自由飞行,而是在有组织地搜集中国军事部署的核心数据。 这种“擦边球”战术背后,是澳大利亚对自身战略方向的极度摇摆。 一方面,它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市场,铁矿石、天然气和农产品的出口离不开中国买单; 另一方面,却又在军事与安全层面死死咬住美国的“印太战略”不放,甘愿充当华盛顿的马前卒。 10月20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刚刚在华盛顿签署稀土出口协议,P-8A就出现在西沙上空,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未免太过刻意。 但显然,澳方低估了中方的忍耐限度。南部战区发言人李健健大校罕见地使用了“有力反制”这一措辞,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挑衅不是没有代价的。 一旦触碰底线,中国军队将不再局限于常规应对,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升级措施。 更耐人寻味的是,澳方这次不仅未在事件发生后进行“舆论反击”,反而选择了迅速撤退,并在24小时内保持沉默。 这与其一贯高调的“人权外交”与“国际秩序守护者”人设格格不入。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态度的转变,反映的是澳方在现实压力下的战略收缩:既要回应美国的战略需求,又不想真正与中国发生军事摩擦。 而在这一系列博弈中,解放军的战术也在不断进化。 从最初的“机动拦截”,到“展示导弹挂载”,再到如今动用热焰弹进行视觉威慑,手段越来越精准,威慑力也越来越强。 这种非致命但极具冲击力的反制方式,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最大限度传递“不容侵犯”的强硬立场。 澳军此次选择绕开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直接飞回本土,也暴露出其对事件后果的高度敏感。 他们很清楚,一旦继续停留在区域内,不排除中方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可能。 尤其是在当前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每一次挑衅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澳方显然不想成为引爆点。 更大的问题是,澳大利亚的这种“两面下注”策略,正在逐渐失去平衡。 一方面,它希望借助对中国的“安全压力”来稳固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又不能承受与中国关系彻底破裂所带来的经济代价。 这种战略分裂,最终反映在了P-8A的“狼狈撤退”上。 而此事对中方来说,既是一场实战演练,也是一次战略信号释放。 中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在22日的回应中明确指出,中方行动“正当合法、专业克制”,并强调已向澳方提出严正交涉。 这种表达既有力度,也有分寸,既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战能力,又保留了外交回旋的空间。 在南海这个本就高度敏感的区域,任何一次“擦枪走火”都可能被国际舆论放大、误读,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但中国这次的反应路径清晰、节奏掌控得当,从战术压制到舆论反制,再到外交回应,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没有给澳方留下任何“倒打一耙”的空间。

评论列表

浓烟点点愁
浓烟点点愁 1
2025-10-24 15:38
上一次去土澳海边演习没过瘾,这几天收拾收拾还得再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