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偷挖古墓,进入了古代人设计的陪葬阴宅,他在偷盗陪葬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妇女,正扶着一扇朱红色大门探头向他微笑。[大侦探皮卡丘] 山西运城稷山县马村有片特别的坡地,当地人管它叫“百墓坡”。 每到下雪天,别处积雪能堆到脚踝,这里的雪却总是化得特别快。老人们说,这地下肯定埋着什么。 关于这片坡地,村里流传着各种说法,这些说法真真假假传了几百年,没人能说清楚。 1973年某天,村民李大爷在一处塌陷的地方挖了没多深,就碰到了硬物。 再往下清理,居然露出一个洞口,里面黑漆漆的像是条通道。 李大爷点着火把钻了进去,墓道不算长,尽头是间不小的墓室,借着火光他看见墙上全是画,色彩还挺鲜艳。 正要往里走,突然瞥见角落里有扇朱红色的门,门边站着个穿红衣服的人影,他当场吓懵了,连滚带爬跑了出来。 第二天李大爷才缓过神来,跟几个人又去看了一眼,这回看清楚了,哪有什么人,那是墙上画的门神一类的东西,画得太逼真了。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当时正值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年代,村主任担心有人进去破坏,赶紧上报给了县里。 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立即派考古队过来勘察。 考古队进入墓室后发现,这里的壁画保存状况相当不错。 画面内容很丰富,有厅堂、有庭院、有人物活动的场景。技法上看得出是宋金时期的风格,线条流畅,设色讲究。 随后的发掘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考古队在这片区域陆续清理出十几座墓葬,都是宋金时期的。 其中几座墓室的壁画让专家们特别兴奋,因为画面里出现了演戏的场景。 这些戏曲壁画画的是什么呢?有搭台子唱戏的,有敲锣打鼓的乐队,还有围观的看客。 人物表情、服饰、道具都画得清清楚楚。要知道宋金时期的戏曲实物资料本来就少,能有这么完整的图像记录极其难得。 通过墓志铭和墓葬形制,专家们确认这是段氏家族的墓地。 段家在北宋时期是当地有名的医药世家,家境殷实。 这座仿四合院墓室有门楼、有厢房、有正房的布局。门楼上雕着各种花卉、人物图案,工艺复杂。 墙面上除了日常生活的画面,还有展现医药相关内容的图像。这种“事死如事生”的造墓方式,在当时的富裕阶层中比较流行。 考古人员发现好几处砖雕装饰采用了养生符号和医学元素的组合。 关于积雪容易融化这个现象,后来也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墓葬群所在的土层结构特殊,加上砖石墓室的蓄热效应,确实会让地表温度略高一些。 民间传说有时候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这批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宋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帮助很大。 建筑方面的价值也不小,有些装饰手法在地面建筑中早就看不到了,反而在这些墓葬里保存下来。 现在这批文物已经得到妥善保护,部分壁画和出土文物在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能了解那段历史。 百墓坡也从一个神秘传说之地,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网友热评: “我的天,原来‘百墓坡不积雪’的传说真有科学依据!地下埋着那么大一片砖雕墓,结构导致地温偏高,古人这墓穴修建得也太讲究了,智慧啊!” “我就是稷山人!小时候真听老人讲过百墓坡和‘红衣女鬼’的传说,吓得我们都不敢去那边玩。现在才知道那是精美的‘妇人启门’砖雕,真是自己吓自己,但也说明古人手艺太绝了。” “墓里挖出金代杂剧砖雕,这发现太牛了!直接把咱们的戏曲史实物证据往前推了,原来宋金时期老百姓的地下世界就这么丰富多彩,躺着也能‘看戏’。” “段家是医药世家,墓里还有‘贯通食补汤方’的记载和养生理念的砖雕。看来咱中医食养文化源远流长,这家族不简单,悬壶济世,还能修这么精美的墓,肯定是积德之家。” “之前去稷山旅游看过这个马村砖雕墓,真的被震撼到了,完全就是地下的四合院啊!砖雕特别精细,感觉瞬间穿越回宋朝了。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绝对不虚此行!” 您家乡或者您旅行去过的地方,有没有类似这种“传说背后藏着历史”的奇闻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 信源: 江西卫视(《经典传奇》老李探墓看到红衣女子,吓得撒腿就跑,专家一看很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