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境不如瑞士......”这些话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为何,在一些人眼中,我们好像什么都很落后,一直在追赶那些发达国家。 很多人觉得咱们国家在不少领域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感觉其实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历史底子薄,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东西都得从零开始造,长期以来确实依赖进口,这种“追赶者”的印象在一些人心里扎了根。再加上咱们习惯盯着自己的短板看,比如哪类技术被“卡脖子”了,新闻里会反复说,反而容易忽略那些已经跑在前面的领域。 还有些发达国家在特定领域起步早,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咱们追赶的时间还短,差距客观存在,但不能因此就说什么都落后。 先说说大家常提的汽车,以前确实德国的奔驰、宝马,日本的丰田、本田口碑好,街上跑的大多是合资车。 但现在不一样了,2024年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都超过了1280万辆,连续10年都是世界第一,新车里近一半都是新能源的。出口量也很可观,一年就出口585.9万辆,很多欧洲、东南亚国家的街上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这可不是“不如德国”能概括的。 再看电视,早年间韩国的三星、LG确实占了不少市场,但现在咱们的情况早变了。海尔、TCL这些品牌在全球的销量早就排进前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家用电器零售额增长了25.3%,很多家庭换电视都选国产的,画质、功能一点不比韩国的差。 而且咱们的电视还在往智能方向发展,能联网、能语音控制,这些新技术应用得特别快。 芯片确实是咱们的短板,高端芯片还得依赖进口,但也不是毫无进展。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9.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那些发达国家了。 现在中低端芯片咱们自己能造不少,手机、家电里用的很多芯片都是国产的,只是最顶尖的还在追赶,这是事实,但不能因此就说整个芯片产业都落后。 机床方面,日本的高端机床精度高、寿命长,确实有优势,但咱们的机床产业也在快速成长。2025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专门攻高端机床,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很多。现在国内工厂里用的中低端机床,大部分都是国产的,性价比高,很受中小企业欢迎,高端领域也在慢慢突破。 飞机领域,法国空客、美国波音确实是行业巨头,但咱们的大飞机C919已经开始商用了,这可是打破了他们的垄断。 而且2025年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了20.6%,说明咱们在往这个高端领域使劲,虽然刚起步,但未来潜力很大。 奢侈品不如意大利,这点得客观看。 意大利的奢侈品比如普拉达、古驰,有上百年的品牌历史和文化积淀,咱们的奢侈品产业起步晚,确实没那么多知名品牌。但这不是技术落后,而是产业定位不同,咱们更侧重民生用品和高端制造,比如家电、新能源汽车这些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领域,做得好更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大学方面,说不如英国也不准确。QS排名里,北京大学排14,清华大学排17,很多英国的大学排名还在它们后面。 咱们的顶尖大学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和世界一流大学比肩了,只是顶尖大学的数量比英国少一些,但不能说整体不如人家。 环境不如瑞士,这和国家的规模、人口有关。瑞士人口少,自然条件好,而咱们国家地域辽阔,以前为了发展工业,确实出现过污染问题。 但现在一直在大力治理,2024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6.4%,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里,90.4%都是优良水质,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十几年前好多了。咱们是在一边发展一边治理,进步已经很明显了。 其实这种“什么都落后”的感觉,更多是因为大家对自己国家要求高,总想着更快赶上发达国家。但从数据来看,2024年咱们GDP突破134万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又增长5.2%,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都在快速增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咱们不是什么都在追赶,很多领域已经和发达国家并跑,甚至领跑了,客观看待差距,也别忽视自己的成长,这样才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