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报道组张曌通讯员樊利华叶恒灿)10月22日,笔者探访常山县共享林事服务中心,只见百余台各类农林机械列阵整装待发。现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聂灵康指着几台新采购的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介绍:“这两天,这些设备已在芳村镇、何家乡等主要油茶基地铺开使用,一台机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树油茶果的采摘工作。”
眼前这些农林机械,源自常山探索出的一条“共享”新路子,有力破解着山区县林业发展的难题。2024年,面对当地林业劳动力短缺、资源调配不畅等问题,常山县以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率先成立市场化运营的共享林事服务中心,推动林业服务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型。该中心由浙江省能源集团、常山县农投集团及新昌乡10个村集体共同出资组建,实行“政企协同、村集体参与”运营机制,由新昌乡负责日常监管,常山县林水局提供业务指导。
中心配备植保无人机、微耕机等20多类100余台农林机械设备,服务网络已从新昌乡延伸至球川、芳村、何家、东案4个乡镇,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下沉。农户如有需求,只需在手机“U林事”数字平台下单。中心接单后在线派单,实现服务签约、执行、评价全流程“掌上办”。截至目前,“U林事”数字平台已承接订单40多笔。
在模式创新和装备升级的基础上,常山县共享林事服务中心还依托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院校科研力量,培育选拔国家及省市级林业乡土专家27名,整合组建23支600余人的专业化服务队伍。乡土专家郑华龙通过实践探索,将油茶种植密度从每亩90株优化至40株,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有效防控病虫害,提升采摘效率。
“去年,我县林业总产值突破73亿元,同比增长15%。”常山县林水局党委书记林永周表示,将继续把深化林业机械装备应用推广作为关键路径,加快推进“机械换人”,以技术赋能产业增效,以智能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着力强化数字服务平台宣传力度与使用效率,让广大林农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下单,轻松享受专业、高效的林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