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北京一位女老师遇到家长送礼,竟然当着所有老师的面收下了,还把收礼的经过发到网上,引来的网友的一片喝彩,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在办公室拆开那个印着 “新鲜草莓” 字样的纸箱时,同事们起初都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直到她拿出手机翻出和家长的聊天记录,大家才明白这份礼物背后的重量。这位李老师(化名)班上的小男孩乐乐,每天放学都要在路边坐满一个小时,书包上的奥特曼挂件都被晒得褪了色,她留意了整整两周才敢上前搭话。孩子低着头说爸妈分开后,残疾的妈妈要守着水果摊到天黑,语气轻得像怕惊扰了谁,李老师攥着孩子冰凉的小手,当场就决定每天先把他带回自己家。接下来的 28 天里,她的晚餐桌上总多了一副碗筷,辅导完乐乐的数学作业,还会陪着他读半小时课外书,甚至帮他补起了落下的英语单词。乐乐妈妈曾硬塞给她一个红包,被她笑着推了回去,她说 “要是谈钱,这份照顾就变味了”,后来又悄悄给乐乐报了辅导班,李老师得知后托朋友找机构争取到了半价优惠。当两箱饱满的红颜草莓和一箱砂糖橘送到学校时,李老师看着家长泛红的眼眶,当着同事的面把水果搬进了办公室,还笑着说 “这是我该收的心意,不收反而辜负了她”。她把这段经历拍成 vlog,视频里特意展示了乐乐作业本上越来越工整的字迹,还有家长发来的感谢短信,配文 “真诚的心意从不是负担”,很快就冲上了同城热搜。网友的评论里满是温暖,有位资深班主任留言 “从教二十年,最懂这种双向的真诚有多难得”,还有位教育博主转发时提到 “这才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倡导的师生关系”。其实教育部 2023 年发布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中明确,禁止的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这种基于真情的馈赠并不在其列,北京海淀区教育局也曾在师德培训中强调 “要区分功利性送礼与情感性表达”。《中国教育报》2024 年的一篇调研显示,超过八成家长认为 “适度的心意表达能拉近家校距离”,关键在于双方是否保持纯粹的初衷。李老师后来把大部分水果分给了班上的其他孩子,只留了一小盒草莓,说要和乐乐一起分享这份甜蜜,这份坦荡让更多人看到了教育的温度。生活里的善意从来都是相互的,你身边有没有这样让人暖心的师生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