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公开分裂!新主席郑丽文高喊“九二共识、一个中国”,新北市长侯友宜却用“主流民意”(维持现状)顶了回去!这就是国民党“老朽派”对“战斗蓝”的公开阻击! 国民党近期的喧嚣,与其说是郑丽文与侯友宜两位巨头的个人恩怨,不如说是一场围绕利益分配模式的激烈摊牌。 当新任主席郑丽文高举“九二共识”试图重启两岸经济引擎时,新北市长侯友宜则以一句模糊的“主流民意”顶了回去。 这并非简单的路线分歧,其背后是“钱要怎么赚、要分给谁”的根本性拷问,震动着这艘百年老船的每一块甲板。 这场斗争的核心,首先是一场经济模式的革命。郑丽文的策略极为清晰:用“两岸农产品直供”这把利刃,直接切断长期盘踞在国民党地方生态中的旧利益链。 她甫一上任,便奔赴云林、高雄,与农会和台商面对面敲定物流与检疫细节。此举意图明显,即建立一条从农渔民到大陆市场的“绿色通道”,让生产者拿到真金白银。 然而,这条“绿色通道”恰恰是侯友宜权力基石的毁灭者。侯在新北的稳固地位,高度依赖那些控制着农产品收购、地方工程的派系大佬。 过去,农渔民的产品需经这些中间商层层盘剥,利润大头尽归派系。郑丽文的直供模式无异于“刨人家的根”。 因此,侯友宜的“维持现状”与其说是政治立场,不如说是保护其权力基本盘的防御性话语。其幕僚私下劝退台商加入“两岸产业联盟”的传闻,更是将这场经济利益保卫战摆上了台面。 市场的反应最为诚实:在对陆客开放后,高雄的酒店入住率跃升了18%;而在侯友宜治下,大陆游客减少的新北,观光业营收则惨跌两成多。 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直观地揭示了不同路线对基层民生利益的巨大影响。 如果说派系之争是结构性矛盾,那么代际分裂则是更深层的认同危机。党内的裂痕,清晰地体现在不同年龄层对“利益”一词的理解上。 台海网九月的一份民调显示,40岁以下的党员近六成支持郑丽文,而60岁以上的党员则有超过六成拥护侯友宜。 这种分野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叙事。“我们只想还房贷”,年轻党员在网络上的这句话,戳破了所有政治辞令,道出了他们渴望通过两岸市场互通来改善个人经济状况的迫切需求。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利益是生存与发展。 与之相对的,是“国民党不能丢了立场”的忧虑。对他们那代人而言,坚守意识形态、维护党的传统路线,本身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立场利益”。 这种鸿沟在台南民代蔡育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本土认同”这一立场问题威胁退党,而郑丽文则试图用将台南芒果、莲雾纳入直供清单的“经济利益”来回应。 这不仅是策略的交锋,更是两种价值观的对撞。 这场党内风暴,还因内外势力的介入而变得更为复杂。当郑丽文于10月20日释放出愿意赴陆商谈的信号后,美国在台协会(AIT)的官员便悄然与侯友宜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谈。 这一“巧合”背后,是清晰的利益交换:华盛顿需要一个党内的制衡者来防止两岸走得过近,而侯友宜则需要外部的政治背书来巩固其地位。 面对这种内外夹击,郑丽文也在构建自己的利益同盟。 她任命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为副主席,意在锁定17万退役军人的“深蓝铁票”;延揽深谙两岸事务的张荣恭,则是为了精准对接大陆的“资源利益”。 这套组合拳,展示了她整合党内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手腕。 就连一向强硬的赵少康,其态度的转变也成了观察这场利益博弈的风向标。 他在选后180度转弯,澄清所谓“大陆介选”,无非是嗅到了党内务实派风向的变化,试图向能够带来实际利益的新路线靠拢。 信息来源:1.郑丽文当选凸显岛内民意变化——2025-10-20 10:04·中国网 2.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为何紧盯这个领域?——农民日报——2025-10-20 1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