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越南越捷航空不再续租中国商飞C909飞机!这才刚飞满半年,越捷航空就跟中国商飞 C909 彻底说拜拜了。两架飞机从今年 4 月正式在越南投入运营,如今六个月的租期一到,直接就没打算续签。 C909前身为ARJ21支线客机,于2024年11月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正式更名。该机型自2016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在国内市场积累成熟运营经验,累计安全载客量已超1700万人次,为其国际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租赁方越捷航空作为越南首家民营航空企业,凭借广泛的航线网络与领先的年旅客运输量,在越南航空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2025年4月,越捷航空通过湿租模式从成都航空引入两架C909,开通河内-昆岛-胡志明市国内航线。湿租模式下,出租方需提供飞机、机组人员及全流程运维服务,该合作当时被视为中越航空产业合作的标志性事件,也成为C909切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尝试。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越捷航空不仅明确放弃续租,且短期内无采购C909的计划,这一决策是运营成本、技术适配、法规认证及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运营成本高企是首要制约因素:湿租模式下配备的中方机组人员,因薪酬体系差异导致人力成本占比超总成本30%。 据越南航空业薪酬报告显示,中方机组人员平均薪酬为越捷航空本土机组的2.3倍,且需承担机组人员跨境差旅、住宿及保险等隐性成本,进一步推高运营支出。 越捷航空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整体运营成本率为18.7%,而C909湿租航线的成本率高达27.4%,显著高于公司平均水平,直接导致该航线季度亏损约120万美元。作为低成本航空运营商,越捷航空的成本控制诉求与该模式的高成本属性存在根本性矛盾。 运维效率与成本适配性不足进一步加剧运营压力。具体数据显示,C909的A-check(初级维护)间隔为80飞行小时,而空客A220、波音737 MAX 7同级别机型的A-check间隔分别为120飞行小时和100飞行小时;C909在越南运营期间的月均可用率为82.3%,低于越捷航空机队整体89.5%的平均可用率。 以河内-胡志明市每日3班的航线安排为例,每月因维护导致的航班取消或延误达12-15架次,造成的直接票务损失及品牌影响难以量化。 尽管维护费用已纳入租赁成本,但高频次维护导致飞机可用率下降,直接影响航线运营效率与收益水平,与越捷航空“单架飞机日利用率超11小时”的高效运营需求形成尖锐冲突。 适航认证缺失构成关键法规障碍。越南航空法规明确要求,进出境商用客机需持有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或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适航认证,而C909目前尚未获取该类认证,导致航空保险承保、事故理赔等关键环节存在合规风险。 尽管初期通过特殊安排达成租赁协议,但长期合规性隐患成为越捷航空终止合作的重要考量。 越南航空市场长期由波音、空客主导,越捷航空此前虽有引入新竞争者以打破垄断的意愿,但受中美贸易博弈影响,美国持续就双边贸易逆差问题向越南施压。 在此背景下,越捷航空于2025年9月21日接收首架波音737-8飞机,后续运力补充计划使C909的短期租赁需求大幅降低,最终促成终止续租的决策。 此次合作终止为中国商飞的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关键经验。C909的性能指标虽适配东南亚区域航线需求,但国际市场拓展需突破成本控制、适航认证及运营模式等核心瓶颈。 对比印尼翎亚航空的运营案例可见,其采用干租模式(仅租赁飞机,自主配备机组及运维)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这为中国商飞优化租赁策略提供了直接参考。 此外,中国商飞可加速推进本土化运维体系建设,例如与越南航空维修技术公司合作成立区域维修中心,通过技术授权实现零部件本土化供应与维修服务落地,这不仅能缩短维护周期、降低运维成本,更能增强客户对机型可靠性的信任。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此次挑战是国产商用飞机国际化的必经阶段。空客收购C系列飞机后,历经两年成本优化与市场适配才实现规模化推广,中国商飞当前面临的成本控制、认证突破等问题,本质上是后发企业进入成熟市场的共性挑战,需通过技术迭代与策略调整逐步化解。 越捷航空终止续租C909的决策,是市场机制、法规要求与地缘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虽为C909的东南亚市场拓展带来阶段性挫折,但也为中国商飞提供了精准的问题反馈。针对成本控制、适航认证及运营模式等核心短板进行优化后,C909的区域适配性将显著提升。 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商飞在技术成熟度、成本管控能力与国际认证推进等方面的持续突破,叠加东南亚航空市场的增量需求,C909有望在区域市场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此次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国产商用飞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