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外交部长埃琳娜·瓦尔托宁于2025年10月20日在卢森堡参加欧盟外长会议时说:“泽连斯基不需要西方(川普)的帮助来投降,相反,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帮助,来保护我们珍视的东西——自由和人民的自由选择。” 乌克兰这仗打了三年多,最凶险的关口早就咬牙挺过来了。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俄军装甲集群直逼基辅城下,外界普遍预测乌克兰撑不过一个月。 那时候泽连斯基要想低头,机会有的是。俄军主动释放谈判信号,西方援助还没形成规模,连像样的重型武器都没送抵前线。 可他偏没选这条路。他拒绝撤离基辅,对着镜头喊出“我需要的是弹药,不是搭车”,这句话后来成了乌克兰抵抗精神的图腾。 从那一刻起,乌克兰就没松过抵抗的弦。就算战场态势再胶着,就算冬天遭遇能源危机,就算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投降”俩字从没出现在官方语境里。 现在特朗普那边总放话,说要切断对乌援助,还暗示能靠“谈判”让战争收尾。明眼人都清楚,这种“收尾”本质就是逼乌克兰割地妥协,向俄罗斯低头。 但瓦尔托宁看得透彻,泽连斯基要的不是这种“帮忙”。乌克兰要的是守住国土完整,要的是让民众能自主选择未来,这些才是他们拼死捍卫的东西。 自由和人民的自主选择,从不是嘴上的口号。对乌克兰人而言,这意味着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稳生活,不用受外部势力摆布;意味着能通过选票决定国家走向,不用看他国脸色。 要是连这些底线都守不住,未来其他国家遭遇侵略时,谁还敢站出来抵抗?所谓的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岂不沦为空谈? 特朗普总觉得对乌援助是“浪费钱”,还盘算着跟俄罗斯做交易。可他没想过,一旦乌克兰被迫投降,俄罗斯的野心只会愈发膨胀。 到时候欧洲安全形势会彻底恶化,芬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与俄接壤的国家,都会直接暴露在安全威胁下。这可不是花钱能摆平的麻烦。 瓦尔托宁作为芬兰外长,对这种威胁感同身受。芬兰2023年刚加入北约,正是因为看清了俄罗斯扩张带来的风险。 所以她才会公开替乌克兰发声,强调欧盟要拧成一股绳。她清楚帮乌克兰就是帮自己,就是在筑牢欧洲的安全屏障。 泽连斯基这三年在西方外交圈摸爬滚打,早就辨得清谁是真帮忙、谁在打小算盘。他一次次穿梭于欧盟和美国之间争取援助,同时在国内推动改革凝聚民心。 他做这些不是为了个人权力,是为了让乌克兰能撑到最后,让抵抗有一个配得上牺牲的结果。要是真想投降,三年前俄军兵临城下时就该妥协,何必等到现在? 特朗普口中的“快速结束战争”,从来没说过具体方案。是让乌克兰放弃顿巴斯?还是承认克里米亚归俄?这些都是乌克兰宪法里明确禁止的红线。 泽连斯基早有表态,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谈判都免谈。这不是他个人的固执,而是超过七成乌克兰民众的共同意志——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人宁愿继续抵抗,也不愿用土地换和平。 这种情况下,就算特朗普真重返白宫,想逼乌克兰低头也没那么容易。泽连斯基不会答应,乌克兰民众更不会答应。 瓦尔托宁那句“不需要西方(特朗普)的帮助来投降”,字里行间藏着讽刺。潜台词就是特朗普别自作多情,泽连斯基压根不吃“劝降”那一套。 她同时也在呼吁欧盟保持团结。不能因为美国国内政治变动就动摇,不能让乌克兰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眼下欧盟内部虽有分歧,有些国家对援助规模存疑,但主流声音仍是支持乌克兰。德国、法国持续输送重型武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更是把对乌支持当成安全要务。 瓦尔托宁此刻发声,就是想凝聚这份共识。她知道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乌克兰挺过难关,才能让俄罗斯明白侵略没有好下场。 泽连斯基这三年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以想象。既要应对前线战局,又要协调国际援助,还要安抚国内民心,稍有差池就可能满盘皆输。 但他从没露过怯,反而一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战斗到最后一人”。这种态度不是演出来的,是乌克兰人民用鲜血和牺牲撑起来的。 特朗普所谓的“帮助”,对乌克兰来说就是陷阱。一旦踏进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都会荡然无存,这是泽连斯基绝不可能接受的结局。 历史早就证明,妥协换不来和平,只会让侵略者得寸进尺。乌克兰现在的抵抗,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欧洲的安全未来。 瓦尔托宁的话,也是在给所有支持者打气。大家不能半途而废,要一直站在乌克兰这边,直到胜利到来的那天。 泽连斯基不需要“劝降式帮助”,他需要的是像芬兰这样的盟友,像欧盟这样的集体力量,帮他们守住最珍贵的东西——自由与人民的自主选择。 这种帮助才有意义,才能真正支撑乌克兰走下去。那些想让乌克兰投降的人,最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乌克兰已经扛过了三年多,他们还会继续扛下去。有了欧盟的支持,有了民众的团结,胜利或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