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方刚到马来西亚,就收到终极杀招,特朗普有备而来,中遭调查 10 月 24 日

中方刚到马来西亚,就收到终极杀招,特朗普有备而来,中遭调查 10 月 24 日,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成了全球财经圈都盯着的地方 —— 中美新一轮高级别经贸会谈在这开了头。选在马来西亚谈,本来是想找个两边都能接受的中间立场,让气氛缓和点。 可会谈还没正经聊起正题,美方就先甩出了三记硬招:一份政策草案、一句带威胁的话、一道限制软件出口的命令,现场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 美方这边,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刚落地,就没闲着。贝森特先接受了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采访,直接说 “受不了” 中方最近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格里尔紧跟着在 CNBC 节目里施压,说中方得按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协议,多买美国的农产品,还放话 11 月 1 日起要对中国商品加一倍的关税。 这话说得一点不绕弯,明摆着戳双方最僵的地方 —— 美方心里也急,中国这两年买美国大豆、玉米的订单少了,美国豆农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白宫早被这些声音吵得头大。 除了关税威胁,美方还有更隐蔽的打压。路透社曝光说,美方正琢磨着限制 “用了美国软件的产品” 卖给中国,像笔记本电脑、飞机发动机这些关键东西都在里面。 后来贝森特也承认,这个计划确实在 “考虑”。巧的是,拜登政府之前刚定了规矩,不让中国软件装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甚至要把已经装了的拆下来。这两下连在一起,就是想卡在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的短板上,觉得这样谈判时就能攥住主动权。 中方对这些早有准备,回应也很直接。商务部之前就说过,美方 “一边想谈判一边放狠话”,根本不是好好相处的样子。复旦大学的宋国友教授也分析,美方这些招数看着凶,其实一是想在谈判桌上多要好处,二是想长期压制中国,但中国早有应对,不会受太大影响。 事实也能说明,中方管稀土出口后,美方确实难受 ——《纽约时报》都写了,美国不少工厂要么等着稀土开工,要么得花高价从别的地方买,成本涨了一大截;就连美国的英伟达公司,高管都公开说,美方这么搞会 “坑了美国自己的经济”。 其实美方这套 “先打后谈” 的法子,之前就用过。今年 9 月在马德里谈完,转头就加了不少限制,比如不让某些中国企业买美国技术,还查中国造船企业的港口费用。现在又来这一套,本质上还是觉得自己能说了算,不想平等谈。 可数据骗不了人:从 1979 年到 2024 年,中美做买卖的钱从不到 25 亿涨到了快 6883 亿,互相投资的行业也覆盖了几十个,这种深度绑定,根本不是美方单方面打压就能拆开的。 说到底,美方现在看着气势汹汹,其实是自己没底气。一边嘴上说 “不想跟中国断开合作”,一边又到处设卡子,既怕中国的产业越做越好、赶上他们,又怕自己国内的企业受损失、抱怨声更大,这种矛盾的做法,反而显得慌了神。 中方一直愿意坐下来好好谈,但涉及核心利益的事,一点都不会让 —— 就拿之前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来说,中方该兑现的都兑现了,可美方呢?一直变着法加限制,这点大家都看在眼里。 接下来的谈判,比的不是谁的招数狠、嗓门大,而是谁守规矩、懂合作的道理。美方要是还抱着 “先吓唬人再要好处” 的心思,这次吉隆坡会谈,大概率还是白跑一趟。毕竟现在的中国,早不是随便能被拿捏的,合作才能双赢,耍横根本没用 —— 这不仅是谈判的道理,更是当下世界的现实。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4
2025-10-25 22:29
既然美国佬又放狠话,那就先凉他一下,换个地方再谈!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1
2025-10-26 09:10
美国挑动贸易战就是犯法,其他调查有什么用?军事美国没有实力,经济靠抢,美国还有还手之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