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中美下周将达成贸易协议,中国或恢复进口美国大豆。   当地时间 21 日

特朗普:中美下周将达成贸易协议,中国或恢复进口美国大豆。   当地时间 21 日,特朗普称:中美下周就能达成价值 500 亿美元的贸易协议,中国还可能重新买美国大豆。可就在前一天,官方刚公布 9 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还是零,这反转真能这么快? 9 月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归零,并非偶然。关税因素直接影响了贸易流向,叠加此前收获的美国大豆已基本完成进口,中国市场的需求转向了南美。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9 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增长,达到 1096 万吨,占当月油料作物进口总量的比例超过八成;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更是同比大幅增长,数量达到 117 万吨,占比近一成。 这种调整让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保持稳定,1 至 9 月累计进口 8618 万吨,同比还实现了增长,显示出进口渠道多元化布局的成效。 美国大豆产业正承受着市场转向的压力。作为美国大豆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的需求曾占其出口市场的 60%。今年秋季美国大豆迎来丰收,但中国至今没有采购新收获的大豆,美国豆农面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 大豆价格下跌带来直接冲击,许多农户急切期待政府援助,而美国政府 “停摆” 导致相关援助处于搁置状态,不满情绪正在种植户中蔓延。行业分析师指出,找到能完全取代中国的需求市场非常困难,供应链中已开始出现连锁反应。 特朗普提及的协议与大豆贸易重启,并非孤立议题。10 月 20 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已有记者问及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特朗普此前也明确将大豆与稀土、芬太尼列为美方关切的三大议题。 中方在回应中明确立场,关税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础上协商解决问题。这种沟通态势,为贸易流向的调整提供了对话基础,也让市场看到了贸易重启的可能性。 中国大豆进口的灵活性,源于多年构建的多元化供应体系。1 至 9 月,中国从巴西累计进口大豆 6370 万吨,同比保持增长;从阿根廷的累计进口量也有显著提升,达到 290 万吨,同比增幅超过三成。 南美大豆在供应时间、价格等方面形成的互补性,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稳定的底气,无需依赖单一供应来源。这种布局既保障了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全球大豆贸易注入了弹性。 美国大豆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短期内难以改变。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此前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曾出现锐减,某一周的采购量从 7 万多吨骤降至 1800 吨,市场波动明显。 美国大豆协会早已发出预警,如果关税持续,市场基本面将压低美国大豆价格,对种植户造成持续冲击。大豆作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其贸易状况直接关系到众多农户的生计,也影响着美国农业经济的稳定。 贸易协议的潜在达成,或将为双方带来共赢。对美国而言,中国市场的重启能缓解豆农的销售压力,稳定农业产业链;对中国而言,在多元供应基础上恢复美国大豆进口,可进一步优化进口结构,保障供应稳定性。 这种基于市场需求的贸易调整,符合中美两国农业与经贸领域的共同利益,也是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客观需求。 从 9 月的零进口到协议传闻中的重启采购,看似剧烈的反转,实则是贸易格局随政策与市场动态调整的体现。中国大豆进口的多元化保障了需求稳定,美国大豆产业的现实压力推动其寻求市场回归,而平等协商的沟通路径,为贸易回归正轨创造了条件。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