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今年49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个年纪的选择,眼下其实就卡在三个选择上,从来不是选A还是选B那么简单,应该是怎么对得住过去,又不辜负未来。 1找老伴,先说找伴儿这事儿。总有人说 “该守着回忆过”,可回忆是用来暖日子的,不是用来捆住脚的啊。她陪着先生走过那些年,不是把自己活成了 “谁的附属”,是两个人一起把日子过成了有温度的片段。现在先生走了,回忆还在,但往后几十年的夜路,总不能靠回忆取暖吧?能遇着个知冷知热的人,不是 “忘本”,是对自己的余生负责 ,人活着,从来不是活成标本,是活成还在呼吸的温暖。你想啊,她没亏欠谁,那些年的付出明明白白,现在为自己找个伴儿,怎么就不能理解? 2出书,写书。不光是记录事儿,是给回忆找个靠谱的家。外面传的那些真假掺半的话,不如她亲手写的一句实在,比如先生是怎样的人,她这些年学到的、悟到的,写下来不是为了出名,是让 “真实” 不被时间吹散。你看,有的人走了,会慢慢被忘记;但有人把他的好、把一起走过的路记下来,这人就像还在身边一样。这哪是写书啊,是把 “爱与传承” 钉在时光里 —— 毕竟,能被记住的,才是真的没走。 3住哪?自己住,还是搬去和父母住?一个人住,屋里的老物件、熟悉的角落,都能勾出以前的事儿,那是她和先生的 “小世界”,安静又踏实,跟爸妈住,夜里起夜有人搭把手,吃饭能有口热的,爸妈也能有个伴儿,这不是依赖,是一家人互相暖着。其实选哪儿都对,关键是 “她住着舒心”。日子到最后,哪是过给别人看的?是过给自己暖的。 说到底,这三个选择,本质上是 “怎么带着过往好好活”。她这辈子没少为别人想,现在该轮到她替自己打算了。有人说 “该这样”“该那样”,可日子是她自己的,脚长在她身上,走哪条路、选哪种活法,只有她最清楚。 其实我们每个人到某年纪,都会遇到这样的岔路口,怎么不辜负过去,怎么不委屈未来?答案从来不在别人嘴里,在自己心里,能称得出回忆的重,也量得出余生的暖,就够了。毕竟,好的余生,从来不是必须怎样,是这样选,我心里踏实。大家说呢? 情感 翁帆 生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