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越南越捷航空不再续租中国商飞C909飞机! 这才刚飞满半年,这家航司就跟C909彻底说拜拜了。两架飞机从今年4月正式在越南投入运营,如今六个月的租期一到,直接就没打算续签,相关的航班运营早在10月18号就停了,连一点犹豫的迹象都没有。 当初越捷租C909用的是“湿租”模式,就是连飞机带中国的机组人员、维修团队一起租过来。 可中国机组的薪酬比越南当地高不少,这半年下来光是人工成本就比用本土团队多花一大笔。有人可能说租金便宜啊,可架不住隐性成本高。 而且这飞机看着能飞短跑道挺合适,实际维护起来太耽误事儿,虽说维护费含在租金里,但动不动就得修,本来一天能飞四趟的航线,修一次就少飞一趟,赚的钱自然就少了。 华夏维修那边刚优化了C909的维修方案,说明这机型原来的维修流程确实繁琐,在越南没有专门的维修中心,出点问题更折腾,越捷肯定觉得不划算。 再说说规矩上的坎儿,这可不是小问题,越南航空法有规定,客机得有国际认可的适航证,比如美国FAA或者欧洲EASA发的那种,可C909现在还没拿到这些证。 当初为了让C909能飞,越南临时改了规定,算是开了个特例,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要是出点飞行事故,没有国际适航证,保险理赔都成问题,航司得自己兜着风险,越捷再胆大也不敢冒这个险。 上半年运营刚满月的时候,这两架飞机就出了不少状况,254个航班里98个延误、12个取消,虽说有天气原因,但也让越捷心里打鼓。现在租期到了,再续就得面对这些合规风险,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最关键的是,越捷现在不缺飞机了,自然就用不着C909了。 前两年越南航空市场火,越捷运力紧张,订的波音、空客飞机又迟迟交不了货,才着急租C909填缺口。 可今年不一样了,他们第二季度利润暴涨151.5%,手头有钱了,还在巴黎航展订了100架空客A321neo,之前订的波音737也开始交货了。 自家机队里空客、波音占了绝大多数,统一机型维护起来更方便,成本也低,没必要再留着C909。 越捷现在一门心思搞国际扩张,飞的都是北京、上海这些干线航线,C909是支线飞机,载客少航程短,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新需求,说白了就是“用完即弃”,本来就是临时救急的,现在正主来了,自然就把它弃了。 有人之前吹C909是“支线怪兽”,价格便宜还能短距起降,可实际用起来才知道水土不服。东南亚高温高湿的天气,对飞机性能考验大,虽说印尼翎亚航空飞着没出安全事故,但越捷要的是稳定赚钱,不是光安全就行。 而且C909的核心部件还是靠进口,比如美国的发动机,万一供应链出点问题,飞机就得停飞,越捷肯定不想把命脉捏在别人手里。 反观空客、波音,在越南运营多年,维修网点遍地都是,配件也好找,用着踏实多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C909不行,更多是时机和需求没对上。 中国商飞想靠C909打开东南亚市场,选越捷这个低成本航司本来就有风险,低成本航司最看重成本控制,一点不合算就会弃用。 而且商飞在东南亚的服务网络还没建起来,没有本地维修中心,也没法培训越南的机组人员,只能依赖中国团队,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要是能早点在胡志明市建好维修中心,培养本地团队,说不定越捷还能多租一阵。 说到底,越捷不续租C909,就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意算计: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自己又有了更好的选择。 这不是说C909完全不行,印尼、老挝还在飞着呢,只是它暂时没达到越捷的运营要求。 对中国商飞来说,这也是个教训,国产飞机“走出去”不光要靠性能和价格,服务网络、合规认证这些软实力更得跟上,不然就算敲开了市场大门,也守不住。 越捷这波操作看着决绝,其实都是航司运营的常规操作,怎么划算怎么来,压根不存在什么“针对”,就是现实罢了。 信息源:《越南越捷航空将使用中国商飞客机C909运营国内航线》----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