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德国从此告别核能时代!可喜可贺,接下来德国还要五减一,即每五家天然气发电厂中关停

德国从此告别核能时代!可喜可贺,接下来德国还要五减一,即每五家天然气发电厂中关停一家。 当地时间10月25日,德国对国内曾经最强大的核电站实施爆破。视频显示,站内两座160米高的冷却塔轰然倒塌。 160 米高的冷却塔在定向爆破中轰然倒塌,烟尘裹挟着碎石弥漫半空,德国境内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核心设施彻底消失。这场爆破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拆除,更标志着这个拥有 60 余年核电历史的国家,正式与核时代作别,而紧接着公布的 “五减一” 计划,每五家天然气发电厂关停一家,更让这场能源转型的步子迈得格外坚定。 德国的弃核之路早有轨迹可循。上世纪 90 年代,统一后的德国曾拥有 17 座核电站,核电占全国发电量近三分之一,达到发展顶峰。但反核运动几乎伴随始终,1979 年三里岛事故、1986 年切尔诺贝利灾难接连推动反核声浪高涨,2000 年德国政府与电力行业达成 “核共识”,明确禁止新建核电站并限制使用寿命,弃核大幕就此拉开。 2011 年福岛核事故成为关键转折,时任总理默克尔宣布加速退核进程,原定 2022 年底的关停计划因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推迟至 2023 年 4 月,最终随着最后三座核电站停止运营,60 余年的核电时代画上句号。 此次爆破的核电站曾是德国核电领域的标杆,其发电量巅峰时占全国电力消耗的 6%,如今被列入拆除清单,背后是政府对 “能源安全” 的重新定义。环境部门多次强调,核事故的灾难性后果无法完全排除,且全球尚无保险公司愿为核事故担保,退出核能是 “更安全的选择”。 同时,官方认为核能并非真正的气候友好型能源 ,核电站运转需大量冷却水,且铀矿开采、核废料处置的全链条成本被低估,相比之下,太阳能、风能更具可持续性与经济性。 但弃核与关气电的组合拳,也让能源供应的现实挑战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22 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46.3%,其中风能占 24.1%,太阳能占比不足 10%,尚未形成稳定的供电体系。 为填补核电留下的缺口,德国不得不暂时增加燃煤与燃气发电,导致碳排放量逆势上升,仅最后三座核电站关停就使全球每年多承受 150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而 “五减一” 的气电关停计划,更让能源储备压力陡增,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学家指出,缺少风力与阳光的极端天气里,德国只能依赖电力进口,冬季能源供应将陷入紧张。 民众与业界的担忧同样尖锐。民调显示,59% 的受访者认为关停核电站是错误之举,三分之二的人担心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巴伐利亚州作为工业重镇,已出现企业因能源成本高企考虑外迁的迹象,州长直言 “当下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能源,否则将面临经济阵痛”。 更棘手的是核废料处置问题,目前所有放射性废料仍储存在核电站临时仓库中,最终储存点需满足地下数百米、地质结构稳定等严苛条件,预计要到 2046 年后才能选定,后续建造与密封还需数十年。 德国政府则将此次调整视为能源转型的 “必经之路”。经济部门明确提出,至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要提升至 80%,2035 年实现 100% 覆盖,同时计划到 2030 年淘汰燃煤发电,2045 年达成碳中和。 为应对过渡阶段的缺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加速建设,氢能燃气电厂的研发提上日程,电容储能设备的布局也在推进。只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规划、审批与落地周期漫长,如何在转型空窗期平衡安全、成本与环保,成为摆在德国面前的核心难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