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说到美国稀土,就绕不开芒廷帕斯矿。 这地方当年可是全球稀土圈的 “顶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全世界近一半的稀土都从这挖出来。 那时候美国在稀土领域说一不二,提炼技术也确实能打,不管是军工用的高纯稀土,还是工业用的普通品级,都能自己搞定。 但后来这产业慢慢就凉了,不是说美国工人忘了怎么提炼,也不是设备全锈成废铁了,而是规模撑不下去了。 你想啊,提炼稀土从来不是 “挖块矿石就能炼” 的简单活,得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跟着。 从矿石粉碎需要的精密破碎机,到酸浸用的特种化工原料,再到分离提纯用的萃取设备,每一步都得有配套。 更关键的是,还得有懂技术的工人盯着 —— 稍微控制不好温度、酸碱度,提炼出来的稀土纯度就不达标,要么用不了,要么卖不上价。 当年美国把不少中低端制造业外迁,稀土下游的需求也跟着分散了。 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矿石,要是自己提炼,算上设备折旧、人工工资、原料采购这些成本,比直接从其他地方买现成的稀土成品还贵。 就拿中重稀土来说,美国本土工厂提炼一吨,成本差不多要 2 万美元;而那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规模化的工厂,一吨成本能压到 8000 美元左右。 换做是美国企业,肯定也选便宜的。 久而久之,美国自己的提炼厂要么减产,要么干脆关门,芒廷帕斯矿后来甚至一度停采了好几年,好好的 “稀土标杆” 就这么沉寂了。 这就是规模带来的差距 —— 中国常年满负荷生产,工艺越磨越精,成本越压越低。 美国偶尔开几次工,不仅精度跟不上,设备闲置着还得花钱维护,根本没法跟中国竞争。 不只是美国,其他有稀土矿的国家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澳大利亚有韦尔德山稀土矿,巴西有阿拉夏稀土矿,甚至印度都有不少稀土储量,但他们为啥不自己搞提炼?还是规模的锅。 建一个像样的稀土提炼厂,不算土地,光设备、环保设施就得投几十亿人民币。 而且这东西不是建好了就能赚钱,得有稳定的订单支撑。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风电的发电机、芯片的制造材料、军工的精密部件,这些下游产业每年要消耗全球 70% 以上的稀土。 有这么大的需求在,上游的提炼厂才能 24 小时满负荷运转,原材料采购能拿到批发价,工人技术也越来越熟练,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反观澳大利亚,他们的稀土矿大部分本来就是卖给中国的,要是自己建提炼厂,一年可能就几万吨的产量,工厂开一半停一半,设备闲置着就是亏钱,没哪个企业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 其实说到底,稀土提炼这事,技术是门槛,但规模才是命门。 不是哪个国家咬咬牙、投点钱就能把规模建起来的,这需要几十年的产业链积累,需要下游需求的持续拉动,还得有配套的化工、设备、人才体系。 中国能在稀土领域做到全球领先,不是靠运气,是靠这些年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把稀土的需求实实在在撑起来了,上游的提炼技术才跟着迭代,成本才跟着降下来。 所以说,美国人确实能提炼稀土,但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光靠咬牙可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