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制裁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国务卿卢比奥辩解说:“如果你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全球油价就会上涨”。 卢比奥提到制裁中国买俄油会推高全球油价,这确实说到了关键处,但美国不这么做的原因远不止这一点,背后全是实际利益的考量,咱们就从最实在的地方慢慢说。 先说说油价这事为啥这么重要。中国现在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之一,今年前九个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了全国总进口量的20%,每天差不多要200万桶,光靠海运过来的就有140万桶。 要是美国真制裁,不准中国买这些油,中国肯定得赶紧找别的地方补缺口,比如去中东的沙特、阿联酋或者非洲的产油国买。 可全球石油市场就那么大,供给量就摆在这,突然多出这么大的需求,其他国家的产能又跟不上——毕竟现在OPEC+还在控制产量,短期内根本加不出这么多油。 这么一来,供不上求,油价肯定得往上跳。 油价一涨,美国自己先扛不住。石油在美国的物价计算里占了不小的分量,能源项在CPI里的权重能有7%,其中汽油就占了3%到5%。 之前2025年4月,国际油价跌破55美元的时候,美国汽油价同比跌了12%,直接就让物价总水平降了0.3个百分点;要是油价涨回70美元,汽油价得升到3.5美元一加仑,物价就得往上冲0.5%到0.8%。这还只是直接影响,间接的麻烦更大。 原油是塑料、化肥这些工业原料的底子,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工厂的生产成本(也就是PPI)就得涨0.8%到1.2%,最后这些成本都会加到日用品上,比如包装贵了,食品价格就得跟着涨0.5%到1%。 美国老百姓对油价最敏感,卡车司机跑一趟货油费多花近百美元,利润全没了,不少人干脆减少出车,超市补货都变慢了,鸡蛋牛奶跟着涨价,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家的生活,政府要是让油价这么涨,民众肯定不答应。 再说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早就绑在一起了,制裁就是把双刃剑,伤别人也伤自己。美国很多行业都指着中国市场活,就像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之前种的大豆全靠卖给中国,后来中国减少采购,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跌到底,农场主气得直骂政府政策毁了他们的生计。 还有美国的制造业,福特汽车的工厂因为供应链断了没法开工,底特律的工人天天抗议;生产F-35战斗机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因为少了个中国产的稀土磁体,生产线直接停摆了。 要是美国真制裁中国买俄油,中国肯定会反制,比如限制稀土出口——美国的芯片、战斗机制造都离不开中国稀土,到时候美国的产业链就得瘫痪。 沃尔玛超市里不少商品价格涨不停,本来就是之前关税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要是贸易战再升级,美国老百姓的日子只会更难过,政府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国际上的盟友也不答应美国这么干。欧洲现在的能源状况已经够糟了,美国刚宣布制裁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欧洲油价立马就涨了,加油站排起长队,司机看着价格每十分钟跳一次。 冬天马上要来了,欧洲的能源库存还没填满,挪威的气田在检修,阿尔及利亚的输气管道还限流,要是中国没法买俄油,也去抢中东的石油,欧洲能买到的油就更少了,取暖费可能得翻一倍。欧盟官员都坦言,现在得先活下去再谈环保,甚至考虑重启煤电了。 要是美国硬要制裁,把油价逼得再涨,欧洲经济复苏肯定泡汤,到时候盟友们肯定会跟美国闹矛盾,之前好不容易建立的制裁联盟就得散架。 而且美国自己也没做到完全禁止俄油,美媒都曝光了,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通过意大利的炼油厂,把俄油加工成“意大利制造”的产品,照样卖给美国11个州,半年就出口了近500万桶,连埃克森美孚都是客户。 自己都在钻规则空子买俄油产品,哪还好意思制裁中国呢? 更实际的是,制裁根本不管用。中国和俄罗斯的石油合作早就有防备,现在很多交易已经不用美元结算,绕开了美国的金融制裁体系。 而且除了海运,中俄还有管道运输的石油,这部分预计根本不受制裁影响。美国就算想搞二次制裁,针对和俄油交易的金融机构,可中国的银行早就做好了应对,不会轻易被西方金融体系排除在外。 再说中国的能源供应早就多元化了,除了俄罗斯,还有沙特、安哥拉、委内瑞拉等一堆合作伙伴,就算真有变动也能补上缺口,只是成本会高些,但美国想靠制裁掐断中国的能源供应,根本不现实。反而会逼中国加快能源自主,比如多搞新能源、深化和其他产油国的合作,到时候美国更没机会卡脖子了。 这么一看,美国不制裁中国买俄油,根本不是什么“好心”,全是算着自己的账:既怕油价涨推高国内通胀丢选票,又怕中国反制伤了自己的产业,还得顾着盟友的情绪,更知道制裁根本没用。 卢比奥说的油价问题只是个表面理由,背后全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毕竟不管哪个国家,做事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损失。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美财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