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观点人物|“阿里系”刘鹏加盟 山姆中国想要做什么改变?

编者按:2025年,中国商业地产步入结构重塑与价值回归的关键之年。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AI赋能精细化运营、消费圈层深化与业态跨界融合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在此时代节点,观点机构继续聚焦商业地产与消费市场的动态演进,将于11月12-13日在上海举办2025观点商业年会,并同步推出年度系列报道——“向上的信心”。

我们将通过深入调研、交流和采访,呈现一批在不确定环境中主动破局、以创新定义未来的企业与人物,以此记录他们在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思考与行动。

商业人物的动向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对此话题,观点机构将以“观点人物”栏目进行呈现,以呈现一个鲜活生动的商业圈人事生态。

观点网商业零售圈再迎人事变奏。

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于官微宣布,刘鹏已加入公司并出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汇报,任命即日起生效。

对于刘鹏的加盟,沃尔玛中国认为,这是公司持续加大对中国投资、实现业务战略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

刘鹏之名,在中国商业零售圈或许并不陌生,他曾是苏宁张近东的得力助手,他也被称作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市场对他的评价颇多,但“退休”一年的刘鹏缘何加盟沃尔玛?在这场人事调整之下,山姆中国又想做出哪些改变?

刘鹏其人

刘鹏是中国商业零售圈的元老级人物。

2007年,从供职近十年的海尔离职后,刘鹏转身加入了苏宁的怀抱。彼时,“美苏争霸”正打得火热,国美甚至扬言“收购苏宁”。

后来的剧情世人早已知晓,随着黄光裕的入狱,苏宁吹起了反攻的号角,通过优化供应链、拓展门店网络等策略,终于反超国美。

在这场家电双雄的关键之争下,被视作张近东左膀右臂之一的刘鹏,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此外,公开履历显示,刘鹏在苏宁任职期间,主要分管手机、白电、黑电和重要客户部。

要知道,白电(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黑电(如彩电、音像、碟机等)是苏宁的传统强项,利润表现非常稳定。

以2010年为例,当年,苏宁的空调产品毛利率高达18%,剔除空调之外的其他白电产品毛利率达到21%,黑电品类的毛利率亦达到19%,而那一年,苏宁电器的综合毛利率仅为18.14%。

但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手握苏宁核心命脉的刘鹏,却在苏宁的全盛时期选择挥手告别。

离开苏宁之后,刘鹏辗转麦德龙旗下万得城中国,担任采购业务的副总裁,而后,他又在母婴品牌好孩子中国短暂停留。

2015年,刘鹏选择将脚步停在了阿里巴巴,这一驻足,便是近十年光景。

据了解,在阿里巴巴内部,他的花名是奥文,而在他加盟的前一年,天猫国际刚刚成立并上线。

加盟初期,刘鹏便担任天猫国际事业部总经理,短短四年时间,他迅速升任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

提及刘鹏,市场称他为“天猫海外业务的一线操盘手”。

一方面,在他的领导下,天猫国际成为了海外品牌入华的核心引擎,通过优化品牌运营策略与整合资源,目前,这一平台累计吸引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驻,荟萃近2.5万个海外品牌,其中超过八成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保税仓和海外仓的布局也是天猫国际在跨境风口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刘鹏掌舵阿里进出口业务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税仓的建立,大大优化了消费者跨境购物的体验。

深度供应链的建设与保税仓的布局之下,阿里真正构建起了进出口业务的版图。

天猫国际之后,刘鹏又接连掌舵阿里B2C零售事业群,不断积攒全渠道零售的经验;而后,他又专任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主导了天猫平台运营策略的升级……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刘鹏与汪海是当时淘宝天猫商业集团里最核心的业务高管,仅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二人分管的业务贡献了整个阿里集团几乎全部利润和近四成收入,同时贡献了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的几乎全部收入。

这些成绩单,无疑是刘鹏能力的佐证。

但2024年,随着阿里高管权力的交棒,刘鹏连同汪海等人正式从阿里“退休”。

从阿里离开之后,刘鹏曾投身于合成生物学的创业浪潮。

据传,离职后的刘鹏创立了“分子有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大健康美妆等高端消费品牌,曾打造了名为“光子滤镜丸”的口服美容保健品。

商业客查阅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发现,目前,杭州分子有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仍处于存续状态,刘鹏仍旧担任董事长一职。

山姆筹谋

如今,下海创业的刘鹏重新回归商业零售市场。

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于官微宣布,刘鹏已加入公司并出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汇报,任命即日起生效。

而山姆会员店代理业态总裁JaneEwing将于今年年底如期结束外派任期和代理职责后,返回沃尔玛国际部。

对山姆而言,这位在中国商业零售行业深耕近三十年的高管,能够带来或许是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适合中国本土的零售经验。

提及山姆,市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独家严选”、“中产品质标杆”。

实际上,山姆会员店在1996年便踏足中国市场,不过,初初来华的山姆选择以相对稳健的姿态去探索市场。

在最早的八年时间里,山姆仅在全国范围内开业了四家门店,甚至在最后还关闭了其中一家。截至2015年,其在全国开设的门店数量也区区15家。

然而,进入2020年以来,山姆会员店迎来了“狂飙”,期间,其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平均每年的开业数量达到五家。

此外,数据显示,2025年,其已新开门店包括嘉兴、合肥、武汉江岸、中山等,年底前还将新增无锡惠山、佛山顺德等6家门店,全年拓店数量首次突破10家,创下历年之最。

截至2025年10月,山姆全国门店总数63家,覆盖25个城市。

与此同时,山姆的线上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线上销售额在总体销售额中的占比逐渐攀升,目前已占半壁江山。

但快速扩张的山姆,也面临一定的压力,今年以来,其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管理弱化、配送压力……一连串问题接连暴露,山姆急需改变。

其中,今年7月,就有会员在社交媒体晒出购物清单:“以前必买的太阳饼、低糖蛋黄酥没了,货架上多了好丽友派、卫龙辣条,这些在楼下超市就能买到。”

而后,有关山姆配送员电动车超载等一连串的消息再度袭来……市场迅速掀起舆论狂潮,于是新一轮有关山姆的选品逻辑及供应链管理、物流搭建的讨论就此开启。

实际上,针对山姆此类会员制超市,其核心逻辑是:用高门槛的会员费筛选用户,再用独家、严选的商品留住会员。

然而,当“独家严选”变成“大众品牌”,选品同质化带来的是中产们的逃离。

山姆的核心逻辑被打破,如今急需一名“关键先生”重构其业态逻辑,刘鹏无疑成为了最契合的那个。

毕竟,其过往麦德龙旗下万得城中国的国际零售供应链的操盘经验,以及其在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与天猫超市全渠道零售的经验,无疑成为山姆目前最需要的。

一方面,他可以凭借过往积累的海外品牌资源,帮助山姆拓宽独家商品渠道;另一方面,依托阿里成熟的跨境供应链操盘经验,刘鹏的加盟,无疑能够推动山姆零售物流链路的优化。

重建差异化的选品逻辑与透明的品质管控体系,成为山姆构建护城河的关键,而刘鹏的加入能否为山姆带来一些变化?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