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2011年5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骆家辉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放狠话,要把所谓 “人权问题” 提至中美对话最高层,还发誓 “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甚至放话 “随时准备将中国诉诸 WTO”。 《华尔街日报》当时都直言,这是 “迄今对中国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打着 “促进合作” 的旗号访华,一边放任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下手,2011 年他带着美国企业代表团,来华推销清洁能源产品。 结果前脚刚到上海,美国后脚就宣布对中国钢绞线,征收高达 193.55% 的反倾销税,把 “边谈合作边捅刀子” 的残忍演得淋漓尽致。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他更是步步紧逼,反复炒作 “汇率操纵” 论调,全然不顾中美经贸的实际平衡,奥巴马选他当大使时说得明白,就是要靠他 “打开中国市场”,为美国 “出口倍增计划” 当急先锋。 也就是说他的 “强硬”, 从来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根本不管中国企业的死活。 更让人不齿的,是他那套 “居高临下” 的傲慢做派。 2011 年任内他公开指责中国 “不鼓励外商投资、刻意保护本土企业”,把美国企业在华遇到的正常市场竞争,全扣上 “政策壁垒” 的帽子。在 在回答中国持美债是否影响美国政策时,他更是轻佻地表示 “中国持有份额仅 8%,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字里行间全是对中国的轻视。 可他忘了,自己的祖辈明明来自广东台山,寻根时还接受乡人的热情款待,转身就拿着 “人权”、“贸易” 当武器攻击中国,这种 “靠着中国根、打向中国门” 的操作,比纯粹的外国外交官更让人恶心。 当时《华盛顿邮报》就点破,他的工作重点就是为美国企业站台,所谓 “促进合作” 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背后全是利益算计。 可退休后,他这副强硬嘴脸立马换成了 “亲和商人” 的面具,一门心思往中国市场钻。 今年5月他还在公开场合大谈,“中企对美投资绝大多数不需审查”,细数美国市场的 “五大优势”,从 GDP 规模到能源成本,把美国夸得天花乱坠,甚至提醒中国企业 “要善用咨询机构省时省钱”,活脱脱一个美国投资 “推销员”。 到了9月,他又对着中国媒体放话,吹嘘自己任内把赴美签证等待时间从几十天缩到 2-4 天,如今仍在推动签证便利化,仿佛当年那个处处设限的人不是他。 这前后态度的 180 度大转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无非是看中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力和庞大市场,想靠着前大使的身份当 “掮客”,从两岸经贸里分一杯羹。 他现在的 “温和” 可不是突然转了性,而是利益驱动下的精准变脸,当年他服务于美国政府,强硬是为了完成 “打开中国市场” 的政治任务,奥巴马需要他带动美国出口、创造就业,他自然要摆出 “强硬派” 姿态给中国施压。 如今退休了,没有了政治身份的束缚,赚钱成了唯一目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然成了他的 “捞金高地”。 他嘴上说 “中美合作有极大希望”,实则是希望中国市场,能给他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毕竟连美中贸易委员会都早把他当成 “促进对中出口的关键人物”,他现在不过是把当年的政治资源,变现成商业利益罢了。 更讽刺的是,他当年炒作的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壁垒” 等话题,如今全成了自己打脸的证据。 他现在鼓励中企对美投资,却避而不谈美国外资审查机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百般刁难;他吹嘘美国的 “法治透明”,却忘了自己任内推动的多起对华 “双反” 调查,全是基于不实指控。 这种 “对人不对己” 的双标,暴露了他从头到尾都没真正关心过 “公平合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能不能最大化。 当年的强硬是为美国老板打工,如今的温和是为自己赚钱,所谓的 “华裔情怀”、“中美桥梁”,不过是他用来包装逐利本质的遮羞布。 如此看来,这个骆家辉就是典型的 “机会主义者” 做派,当政治需要时,他可以把中国当成 “对手” 处处刁难,当商业有利可图时,他又能把中国当成 “金主” 笑脸相迎。 这种把国家关系、个人身份全当成逐利工具的行为,比单纯的强硬更让人不齿。 中国市场欢迎真诚的合作者,但绝不待见这种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的双面人。 那些被他如今的 “温和” 说辞迷惑的人,该好好翻翻他当年在参议院的听证记录,看看他是怎么放话要 “敲掉中国壁垒” 的;该查查 2011 年美国对华的双反制裁名单,看看他是怎么一边谈合作一边下狠手的。 了解这些事后,就知道他现在的 “捞金热情” 里,藏着多少虚伪和算计。 这种靠着变脸谋生的人,迟早会被市场看穿真面目,毕竟真诚才是合作的底色,而不是随时切换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