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7年,陈忠实当选作协主席后,去省里开会,一个官员傲慢地问:“陈主席啊,怎么

1997年,陈忠实当选作协主席后,去省里开会,一个官员傲慢地问:“陈主席啊,怎么写完《白鹿原》就不写了?一定要深入群众才能有好的创作嘛!”陈忠实没好气地回答道:“你懂个锤子!” 陈忠实1942年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区西蒋村,那地方就在白鹿原脚下,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上学不容易,14岁那年因为父母供不起两个娃读书,就休学一年帮家里干农活,耕地收割啥都干了,还自己啃书本。一年后他接着上学,初中高中都念完了,可1962年高考时全国经济困难,高校招生缩水,他落榜了。本来想当飞行员,体检都过了,就腿上个小疤痕给刷下来。转头报参军,又因为父亲把名额让给别人,没轮上他。回家务农后,他不死心,坚持自学,梦想走文学路子。 从1962年到1968年,陈忠实当乡村民办老师,教语文数学啥的,业余时间就开始搞创作。1965年他发表了处女作散文《夜过流沙沟》,后来在省里市里刊物上发了不少作品,多写农村事儿和个人经历,慢慢攒经验。1979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算正式迈进作家圈。1982年调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专职写东西,那时候他参与文学活动,中短篇小说也出了几本集子,比如《乡村》和《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他还帮路遥处理事儿,来作协找路遥的人多,找不到就问他,他从热情到麻木,办公室里头也不抬就指路。 1988年陈忠实下定决心,返回老家西蒋村闭关写长篇小说。他跟老婆说不成的话就回家养鸡,抱着拼命劲儿干。每天写几个小时,中间中断过俩月,1989年1月写完草稿。之后他修改了好几稿,结构上学了不少中外长篇,找准了能扛住多人物命运的框架。1992年他写完最后一个标点,身体一下扛不住,眼前黑了晕过去。两个月后出版社决定出书,他激动得跟老婆说不用养鸡了。1993年6月《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50万字,写尽农村面貌、人物纠葛、人性和传统文化,立马轰动起来。同月他在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主席。 陈忠实写《白鹿原》花了六年多,投入太多精力,身体也累坏了,好长时间没新作。1997年他去省里开会,一个官员以高高在上的态度问他为啥写完就不写了,得接触基层才有好创作。陈忠实直接回击说对方不懂。官员把这部书当普通作品看,轻描淡写要求他多体验生活,继续写东西。陈忠实表达了不满,因为官员没搞明白写经典小说得付出多大代价。官员的看法忽略了创作过程的艰辛,陈忠实觉得这种随意评论不尊重作家劳动。这事儿传开后,很多人理解他的反应,毕竟《白鹿原》不是随手写出来的东西。 官员的提问让陈忠实不快,他认为对方没体会到写作的辛苦。《白鹿原》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反复修改,结构设计上费劲脑筋。官员却像说闲话一样催他写新书,还强调深入群众。陈忠实回击后,这事儿成了文坛轶闻,反映出作家和官员对文学理解的差距。陈忠实没多纠缠,继续干自己的事儿。这事件也让外界看到他直率的性格,关中人那股子耿直劲儿。 《白鹿原》出版后销量过百万,读者认可度高。书里人物塑造深刻,情节感动人,挖了传统文化根子,给人厚重历史感。作家雷达评价它有巨大魅力,学者范曾说是一代奇书,放欧西也不输巴尔扎克斯坦达尔。1995年参评茅盾文学奖时,有人批它内容大胆,差点错过奖项。1997年12月它拿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忠实上台领奖杯,讲了简短话。获奖后他参与讲座研讨会,分享经验,推动陕西文学。 2001年陈忠实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副主席。会上他跟其他作家聊文学趋势,主持分组会议。后来他继续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干领导,推动本地创作交流。2013年他在省作协会上卸任主席,被选为名誉主席,握手交接文件,鼓励年轻作家坚持。截止2009年,他和作品获过21项文学奖,比如《信任》拿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陈忠实晚年身体出问题,2016年因口腔癌转移肝癌,病情恶化,住进西安西京医院治疗。4月29日上午7时40分,他在医院病房逝世,享年74岁。消息一出,陕西省作家协会设吊唁场所,数千人来悼念,包括作家和读者。他的遗体安葬在西安灞桥区家乡附近,墓碑刻生卒年月和代表作名。陈忠实一生写了不少作品,《白鹿原》是他垫棺作枕的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