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中国需要大豆,但不能把中国当作冤大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今年刚过去9个月,进口大豆就已经达到8619万吨,创下了同期最高纪录。这些大豆可不是可有可无的——超市里的豆油、家里炖肉用的豆粕饲料,都得靠它。 但在国际贸易里,咱们向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要是有人想借着咱买得多就漫天要价,那真是打错了主意! 自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中国买美国大豆的情况就一直在调整。根据美国农业部今年的最新数据,到9月底为止,今度美国新产的大豆几乎就没有卖给国中国,就连上一年度的出口量也降到了2254.6万吨,比之前少了7.3%。 这时候巴西就顶了上来,成了咱最主要的大豆供应方,今年巴西卖给中国6370万吨大豆,占了咱总进口量的73.9%,差不多每四吨大豆里就有三吨来自巴西。 可有些巴西出口商好像没把这份合作当回事,之前看到中国需求大,就趁机坐地起价。 当时不少中方企业的采购团队发现,巴西大豆的报价比国际市场均价高出近两成,再加上运费,成本直接飙到没法接受,最后只能果断终止了那些高价订单。 有了这次教训,中国在继续从巴西买大豆的同时,也留了个心眼。看2025年的采购数据就知道,到10月14号,中国油厂买的3705.4万吨新大豆里,巴西大豆占78.4%,但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大豆占比已经提到了21.6%。 除了找更多国家买大豆,中国自己种大豆也下了不少功夫。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连续八年增加,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大豆种植区采用了新的良种和种植技术,单产也一年比一年高,咱们自己能供应的大豆越来越多了。 进口这边形成了“巴西为主、多国帮忙”的格局,2025年1到9月,除了巴西的6370万吨,还从阿根廷买了290万吨、加拿大96万吨,其他地方加起来183万吨。 这种多渠道买豆的方式,就像给大豆供应上了“双保险”,不管哪个国家价格波动,咱国内的大豆供应和价格都能稳住。 中国买大豆从来不是不让别人赚钱,合理的利润咱完全能接受,但绝不能容忍借着市场地位恶意抬价。最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说得很明白,美方应该取消不合理的关税,给双边贸易创造好条件,这话说得实在——既显了咱开放的态度,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美国大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退休这件事,其实也能看出全球大豆贸易的变化:中国不再只靠一个国家买豆,而是通过多找卖家、自己增产,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只有互相让利、共赢合作,生意才能做长久。那些总想把中国当“冤大头”的,最后只会眼睁睁看着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市场,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