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宁愿流亡12年,也放话绝不向中国求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宁愿流亡12年,也放话绝不向中国求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原本应该作为座上宾出席会场的穆沙拉夫却在开幕式前夕遭遇了九年统治以来的最大危机,并在开幕式十天之后被迫辞去总统之位流亡海外。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穆沙拉夫这老爷子,真是把中巴友谊的分量和国家责任的底线,刻进了骨子里。 当年任凭他处境多艰难,有多少人劝他向中国求助,他始终硬气地回绝,宁愿流亡也绝不求助。 这可不是关系生分,而是铁腕总统藏在心底的良苦用心,既护着巴基斯坦的主权体面,更捧着中巴友谊的金饭碗。 穆沙拉夫跟中国的交情,那是实打实的利益互换和信任积淀,他执政那八年,巴基斯坦经济愣是跑出了几十年少有的好势头,英国经济学家情报所都算过,2003年GDP增长率冲到5.8%,是1990年以来的峰值,2004-2005年度更飙到8.6%。 就算2005年遭遇大地震、国际能源价格飞涨,GDP还能稳住6.6%的增速,巴基斯坦政府《经济调查》里写着,这背后全离不开中国的无偿援助。 那会中巴合作根本不用藏着掖着,从基础设施到民生工程,中国帮着建电厂、修公路,连应对塔利班的安全合作都透着默契,如此“铁杆”的关系,真要开口求助,中国当然不会不管。 可他偏不开这个口,就是把情谊看得比个人安危重多了。 2008年那场把他逼下台的危机,简直是内忧外患全凑齐了。 早在2007年10月总统选举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就揪着他“以陆军参谋长身份参选是否合法”的问题不放,迟迟不宣布他当选有效,他被逼得在11月宣布全国紧急状态,解职了60多名拒不屈服的法官。 本以为移交军权、以平民身份就任总统能缓和局势,没想到2008年2月的议会选举,他支持的政党直接落败,贝·布托的人民党和谢里夫的穆盟(谢里夫派)联手组成执政联盟,一门心思要弹劾他。 到了8月,执政联盟放话已经拉拢了340到350名议员,远超弹劾所需的295票,弹劾条款都准备好了,指责他非法中止宪法、罢免法官,把国内所有问题都扣在他头上。 更狠的是,一直给他撑腰的美国突然变脸,国务卿赖斯公开说“不考虑为他提供庇护”,直言“巴内部政治由巴人民决定”,等于把他推上了绝路。 军队这时也在保持中立,他最后一张牌都没了,这时候别说求助,就算逃到国外都算体面,可他对着中国这个最靠谱的朋友,愣是一个字没提。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求助看似能解燃眉之急,实则会毁了两件最珍贵的东西:巴基斯坦的国家主权,和中巴友谊的根基。 穆沙拉夫在流亡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得透彻:“中国绝不干涉他国内政,自己贸然向中国求援,只会拖累中国”。 这话戳中了关键,中国的外交原则从来都是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是写在外交白皮书里的规矩,也是中巴关系能走得远的关键。 要是穆沙拉夫真开口,中国帮还是不帮? 帮就落了“干涉巴内政”的口实,美国和巴国内反对党正好借题发挥,把水搅浑,甚至给中巴关系扣上“霸权依附”的帽子,不帮又伤了多年情谊。 穆沙拉夫看透了这层利害,宁愿自己扛着流亡的苦,也不让中国陷入两难,这份通透和克制,比喊一万句“中巴友谊万岁”都实在。 更难得的是,他的“不求助”,藏着对国家最沉的责任。 在辞职前的电视讲话里,他对着全国人民说:“不管我在弹劾中是赢是输,国家必将受损,尊严必将受损”,直言对手的指控全是捏造,可自己不愿为了个人职位让国家陷入动荡。 他执政时把经济搞上去,应对反恐压力,没为自己谋过私利,辞职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要是他当时拉上中国,把外部力量卷进来,巴基斯坦内部的政治斗争,只会升级成国际争端,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这种“宁毁个人前程,不损国家根基”的担当,比那些动辄喊着“寻求外部支持”的政客强太多。 有人可能会说,流亡12年太不值,可穆沙拉夫用这12年的坚守,给中巴关系上了最实在的“保险”。 他下台后,中巴合作没受半分影响,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一步步推进,这背后就有他当年“不添乱”的功劳。 要是他当年把中国拖进巴内政,后续的合作恐怕要处处受制于人。 后来有记者问他后不后悔,他只说“为了巴基斯坦,为了中国朋友,不后悔”,这话里没有丝毫怨怼,全是老政治家的风骨。 反观现在有些国家的政客,一遇到点麻烦就抱着大国大腿,要么拿盟友当挡箭牌,要么把友谊当筹码,跟穆沙拉夫比起来,格局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穆沙拉夫的“不求助”,从来不是客气,是懂得尊重,尊重中国的外交原则,尊重巴基斯坦的国家主权,更尊重中巴友谊的纯粹。 他知道真正的朋友不是用来“救火”的,是用来长久相待的;真正的爱国,不是保住自己的位置,是不让国家因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 12年流亡路,一句“绝不求助”,就把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友谊的珍惜,做了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