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朱德元帅的孙子被执行枪决的第二天,他的夫人康克清正常外出工作,上班路上,她平静地

朱德元帅的孙子被执行枪决的第二天,他的夫人康克清正常外出工作,上班路上,她平静地对司机说:“刘师傅,我孙子犯了罪,昨天被枪毙了。” 这个当年井冈山出来的女红军,把孙子死刑的事说得像念报纸。 朱国华的名字,83年那阵子在天津城是沸水一样滚着的。说他犯事的事儿早就传开了,但真说被拉去枪决的那天,街坊邻居还是咂摸了好几天嘴。 朱德的孙子,怎么说也顶着个老红军元帅的名头,谁也没真料到他会被办得这么干脆利落。 翻翻旧报纸,那时候正赶上“严打”。不是嘴上说说的严打,是一条街走过去,一天能拉出去几十个犯人公审,然后直接枪毙的那种阵仗。 老百姓说,83年天津一天毙了82个,其中就有朱国华。 人们私底下议论,这朱家该有点人脉吧?康克清一个老太太,再怎么也有情面在,是朱德的遗孀嘛。但她真就什么也没做。没找人、没打电话、没托关系,连句求情的话都没有。有人说她太绝,也有人说这是她的骨头硬:犯法就得受罚,朱家也不例外。 朱国华不是那种一看就惹事的人。他父亲朱琦,早年是天津铁路分局的普通职工,74年去世了,朱国华也就顺着进了铁路系统。穿个蓝工装上下班,混在一堆青年里头也不怎么起眼。 可熟人提起他都摇头,说这小子爱打听女同事有没有男朋友,嘴上没个把门的。说白了,油腔滑调一股市井气,人缘不太好,女的见了他都绕道走。他倒也不是没本事,喜欢动手,家里那写字台、床都是他自己鼓捣的,做得挺像模像样。可惜这点手艺救不了命。 按判决书上的说法,他的事从1978年就开始发酵了。他跟几个朋友拉帮结伙,整些家庭舞会,放点黄色录音、影像,还让人看裸体画报。这么一听像是风月场所,其实是引子。他们借着“交朋友”“帮调工作”这些幌子,把一个个女孩子骗到屋里去,轻的调戏,重的直接强奸,干完了还互相“转让”。 判决书上的字句冷冰冰,写得一点不含糊,谁干了啥、哪年哪月、哪位女孩、什么方式,明明白白。比如1979年那个夏天,朱国华和刘增祐,把两个女孩哄到家里。朱国华用“给调动工作”作要挟,强奸了崔某。刘增祐把张某堵嘴也办了。同一年,还有几起是他一个人干的,还有几起是图谋不轨但没得手,被女方死命反抗逃掉的。 其实那会儿不止朱国华一个人作妖。整个城市都像上头写的那样,在“发烧”。上山下乡取消了,城里的待业青年一夜爆满。1979年,全国待业人数两千万,天津自己就有三十八万,占全城人口的11.7%。年轻人无所事事,在街上闲逛得多了,想歪的、动手的、惹事的越来越多。公安系统压力山大,老百姓也天天嚷着说治安烂透了。 那时候流传一句话:“失业青年多了,治安就没了。”城管和街道干部天天开会,憋不住火气。国家层面一看,不能等了,直接一记重锤,“严打”横空落地。朱国华撞上这个节骨眼儿,成了“样板戏”。 1982年10月30日,他被逮。不到一年,天津法院就宣判:朱国华犯流氓罪和强奸罪,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枪决。还有五人跟他一起被判死刑。一审之后他提了上诉,没批下来。天津市高级法院发了一封公开信,说这案子证据确凿、民愤极大,不执行不行。没几天,枪就响了。 群众反应很复杂。有的人觉得痛快,说总算不是只抓老百姓,那些高干子弟也要伏法了;也有人摇头,说朱国华是不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其他人犯的事他一个人担着,年纪轻轻的就给枪毙了。 他母亲赵力平后来回忆,说那天一共毙了82个,朱国华才25岁,别听外面人胡说八道,他不是什么银行行长,也不是天之骄子,就是个铁路职工。人有点闷,不爱说话,喜欢在家搞木工,不出门。家里也没电视、没地毯,那些传的玄乎其神的全是假的。 外头还有传言,说康克清是“后奶奶”,不是朱国华的亲奶奶,说她因为没血缘,所以不出手。也有人说,她饭桌上骂过孙子,说要是出事就登报断绝关系。还有人编,说邓小平找她谈过,想让她救孙子,她发火,说这是在朱老总头上动刀子。 赵力平把这些都否了。她说:“康妈妈”从头到尾没出面,没人找她说话,也没骂过谁。她不哭、不闹、不出声,就是静悄悄地看着。家里人谁都明白她的意思:朱家不走后门。 至于朱国华到底死没死,还有人信他活着,说被保护起来了,哪天会回来团圆。赵力平说她没见过,也不信。死不死,其实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死不死无所谓了”——她说话没那么多转弯抹角,就这么一句,听着直戳心。 朱德当年说过一句话:“做了违法的事,要我登报声明,与你们断绝关系。”没人知道他是真说过,还是被后人套进去的,但康克清没出手救朱国华,这件事本身就说明了态度。不出声,就是最重的那句“不同意”。 那天车子过了四经路,拐进机关大院,阳光正好照在前挡风玻璃上,康克清推门下车,拎着个旧提包,一步步走进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