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高市早苗登上美军航母后欣喜若狂,日本网民开始自嗨:中国人肯定会很害怕 高市早苗

高市早苗登上美军航母后欣喜若狂,日本网民开始自嗨:中国人肯定会很害怕 高市早苗这趟登上美军航母的行程,闹得日本国内舆论场挺热闹的。10月28日,她跟特朗普一起去了横须贺的美军基地,上了那艘“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这事儿本来是美日首脑会晤的常规操作,但高市早苗在现场的表现,让不少人觉得她有点儿太投入了。视频里她挥手、跳跃的模样,被一些媒体和网友形容成特别兴奋的状态,搞得像头一次见大场面似的。这不光是个人举动,还牵扯到美日同盟的定位,尤其在当前东亚局势下,很多人开始议论,这会不会让周边国家觉得日本在军事上靠得美国更紧了。 高市早苗今年刚上台当首相,自民党内部的保守派推她上去,主要看中她对国家安全的强硬态度。从她早年的政治生涯看,她一直强调日本要提升防卫能力,增加军费开支,这跟安倍时代的一脉相承。特朗普这次访日,重点就是重申美日同盟的铁杆关系,两人会谈后直接飞去横须贺,登上航母视察。航母是美第七舰队的旗舰,平时部署在日本,就为了盯着印太地区的动静。这次活动,特朗普在舰上对几千名美军士兵讲,美日是全球最稳固的伙伴,还说任何时候美国都会赢。高市早苗则表态,日本会从根基上加强防卫力量,确保区域稳定。听起来挺正式,但她的肢体语言让这事儿变了味儿,日本网民分成两派,一派觉得这显示了同盟的亲密,另一派直呼丢人。 日本网民的反应特别有意思。社交平台上,很快就刷屏了。一些保守派账号发帖,说这场景让中国人肯定慌了,因为日本有了美国的硬后盾,能在东海或台海问题上更有底气。他们举例说,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火力,够震慑任何潜在对手,日本再加码军费,就能形成互补。甚至有人贴出历史数据,称美日联合演习的规模越来越大,上次环太平洋军演就拉了日本自卫队深度参与。这帮人自嗨得不行,留言区全是“终于看到日本强势起来了”“对手该睡不着了”。他们把高市早苗的兴奋解读成外交胜利,觉得这比签协议还管用。产经新闻之类的右翼媒体也跟风,标题党玩得飞起,暗示中国网民在微信上搜高市早苗的指数暴涨,意思是那边紧张了。其实这数据一看就水分大,微信指数本来就容易被热点炒作,但日媒就爱这么解读,迎合国内情绪。 不过,日本网民里也不全是这种调调。另一拨人看不下去,直批高市早苗的表现太夸张,像特朗普的铁杆粉丝,丢了日本首相的体面。推特上有人说,她那挥手跳跃的视频,看起来像在追星,哪有国家领导人的稳重。甚至有评论直指,这反映出自民党对美国的依赖症太深,日本经济都快被美债拖累了,还搁这儿舔。批评声浪不小,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他们觉得高市早苗上台后,政策偏向军事扩张,民生问题扔一边去了。举个例子,日本现在军费占GDP的比例已经逼近2%,高市早苗还想推到更高,这钱从哪儿来?不就是挤教育和福利的预算吗?网民吐槽说,航母上开心归开心,回家面对物价飞涨的选民,怎么交代。 美日同盟是冷战遗留的框架,现在印太战略下,美国拉日本当马前卒,重点防着中国大陆的海军扩张。“乔治·华盛顿”号这艘航母,排水量10万吨级,搭载几十架F-35战机,巡航半径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特朗普登舰演讲,承诺美国在任何冲突中必胜,这话听着硬气,但现实里美军在亚太的部署有调整迹象。比如,第二岛链的基地维护经费在缩水,航母轮换也更注重成本控制。高市早苗保证日本提升防卫能力,实际就是买更多美制武器,去年日本就签了上千亿的F-15升级合同。这么下去,日本自卫队从防御型往进攻型靠,容易刺激周边。韩国那边就警惕,担心日韩军合作被美日同盟绑架。 说回日本国内,高市早苗这趟航母行,还签了个稀土供应协议。日本承诺多出口关键矿产给美国,换来技术援助。这表面看是经济互惠,但骨子里是军事供应链的绑定。日本稀土储量全球前茅,但加工链条依赖中国大陆,高市早苗想分散风险,建自己的供应链。特朗普第二任期重推“美国优先”,这协议对他来说是拉盟友分担压力的好棋。但日本网民没少酸,说高市早苗太急着表忠心,稀土出口一多,国内产业成本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