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0月29日,由于特朗普不会出席APEC峰会,因此李在明今晚准备了一个特别晚宴。

10月29日,由于特朗普不会出席APEC峰会,因此李在明今晚准备了一个特别晚宴。不过从这场晚宴的背景板,参会成员以及站位的安排当中,有许多可以解读的空间。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把特朗普和加拿大总理卡尼安排到了同一场晚宴当中。 早在10月9日当时韩联社披露,这位美国总统虽计划于29日访韩,却可能跳过31日开幕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种“访韩不参会”的操作,让筹备峰会投入超200亿韩元的韩国政府陷入尴尬。更微妙的是,特朗普25日还在专机上会见卡塔尔埃米尔时宣称“国际部队将进驻加沙”,转头却在27日放话“不想和加拿大总理见面”,其外交优先级的转变令人捉摸不透。 美加关系的裂痕在晚宴前已公开化。10月23日,特朗普以安大略省投放批评美国关税的广告为由,宣布中止美加贸易谈判,并威胁对加拿大商品再加征10%关税。 这场争端的导火索,竟是一条引用里根讲话的电视广告——广告中里根1987年关于“自由贸易促进和平”的言论,被特朗普解读为“欺骗性宣传”。而加拿大总理卡尼在28日仍试图缓和气氛,称“随时准备重启谈判”,但特朗普29日早晨在社交媒体那句“来韩国不是为了见加拿大人”,让晚宴的空气瞬间凝固。 李在明的安排颇具深意。主桌采用八人座环形布局,特朗普与卡尼被刻意安排在相隔两个座位的对角线位置,中间隔着李在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越南总理范明政。这种“安全距离”既避免直接冲突,又通过共同出席的仪式感维持表面和谐。 更耐人寻味的是背景板设计——以韩国传统青瓷色为主调,中央镶嵌无穷花图案,两侧分别用英文标注“APEC工商峰会晚宴”与韩文“共同迈向繁荣的伙伴关系”,试图用文化符号稀释政治张力。 晚宴流程暗藏平衡术。开席前15分钟,工作人员特意调整座次卡,将原定坐在特朗普右侧的泰国总理佩通坦换至卡尼左侧。 这一变动源于特朗普团队的要求——美方坚持总统右侧必须留空,以备其随时离席。而卡尼方面则提出“希望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交流”,最终形成美加领导人分坐主桌两端的格局。 当特朗普与李在明举杯时,镜头捕捉到卡尼低头查看手机的瞬间,其屏幕亮光映出未读邮件标题“美加钢铁关税最新进展”。 这场晚宴的特殊性,在集体合影环节达到高潮。按照惯例,APEC领导人合影应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但韩方破例采用“核心-外围”站位:李在明与特朗普居中,卡尼被安排在边缘位置,与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相邻。 当摄影师示意微笑时,特朗普的嘴角上扬幅度明显小于其他领导人,而卡尼的握手姿势保持了0.8秒的标准时长——这个细节被媒体解读为“加拿大仍维持外交礼仪底线”。 深层看,李在明的“特别晚宴”实则是场高风险博弈。韩国原本希望借APEC峰会打造“东北亚对话平台”,推动中美日三方会谈。但特朗普的缺席让这一蓝图落空,韩国不得不通过晚宴证明自身“区域协调者”的角色。 更现实的是,美方近期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在美子公司的制裁,让韩国商界忧心忡忡——李在明需要在造船合作、防卫费分担等问题上争取特朗普让步,而卡尼的存在则提醒着韩国:过度倾向美国可能失去加拿大这个重要贸易伙伴。 当晚宴结束时,特朗普的专机“空军一号”已在地库待命。这位美国总统将在30日清晨直接返美,跳过原定的横须贺核航母视察行程。而卡尼则将转机前往东京,与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会面。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晚宴,最终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破冰时刻”,却意外成为观察美加关系裂痕、韩国外交困境的绝佳样本。 这场晚宴的余波仍在发酵。国际媒体普遍关注:当大国领导人将多边场合变为双边角力的舞台,小国该如何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或许正如某位匿名外交官所言:“晚宴的菜单可以精心设计,但国家间的利益博弈,从来不是一道能靠摆盘解决的菜。” 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这场晚宴背后的外交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