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青鸟们又看崩溃了!馆长在大陆直播展示高铁时,有青鸟刷屏:不用吹成这样吧!   台

青鸟们又看崩溃了!馆长在大陆直播展示高铁时,有青鸟刷屏:不用吹成这样吧!   台湾网红陈之汉(馆长)的大陆高铁直播,成了戳破民进党信息茧房的探针。   当350公里时速的车厢画面刚切入直播间,“不用吹成这样吧”的评论便密集刷屏,这群被称作“青鸟”的网友,用固执的质疑暴露了被刻意塑造的认知盲区。   先简单介绍下“青鸟”是什么。“青鸟”是民进党精心设计的政治工具,2024年5月,为阻挡国民党与民众党推动的监督行政权力法案,民进党授意“独派”组织在台立法机构旁青岛东路集结。   因忌惮“青岛”二字的敏感联想,便将行动改名为“青鸟行动”。   从那时起,“青鸟”就成了被动员的政治力量,他们跟着绿营政客的节奏攻击异见者,参与针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大罢免”,甚至将政治对抗延伸到对大陆的认知领域。   馆长直播后,民进党立委王定宇立刻警告“不要试,以免出事”,陆委会也跟着施压,这种快速反应恰恰暴露了“青鸟”背后的操盘手。   “青鸟”们的质疑,本质上是对民进党长期信息灌输的本能反应。多年来,绿营媒体和政客持续编织关于大陆的虚假叙事,最典型的莫过于“大陆高铁无靠背”的谣言。   2024年马英九访问大陆后称赞高铁舒适,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立刻跳出来宣称“高铁没靠背,马英九被骗了”,还编造“餐巾布要乘客自己带”的细节。   可国民党前民代蔡正元随后晒出高铁商务舱可放平的座椅视频,调侃“躺着的时候确实没有靠背”,当场戳破谎言。   但这样的反转,很少能进入“青鸟”的信息圈,绿营媒体要么绝口不提,要么歪曲成“大陆特意改装应付台湾访客”。这种选择性屏蔽,让“青鸟”们连基本的事实判断都失去了参照。   馆长拿着镜头扫过可调节的座椅、实时显示速度的屏幕时,或许没想过这场直播会让“青鸟”们集体破防。   他们口中的“吹嘘”,在台湾铁道迷圈子里早有共识。   台湾高铁起步其实比大陆早,1990年就成立了筹备处,2007年便实现通车,可十几年下来,线路始终局限在台北到高雄的345公里,东部地区完全是空白。   而且20公里的屏东延伸线喊了十几年,从方案争论到环评拖延,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工程界预估经费已从最初的600亿涨到2500亿新台币。   反观大陆,1991年才启动高铁技术攻关,2008年才有第一条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如今却早已建成“八纵八横”网络。   现在大陆每年新开通的高铁里程都有两三千公里,相当于十几个台湾高铁的总长。   浙江的县城能通上350公里时速的列车,部分乡镇甚至已试点通车,连兰新线的沙漠、哈大线的寒带都能轻松穿越。   票价上差距更明显,台湾南港到左营350公里的自由座票价约合人民币329元,大陆同等距离的高铁票价还不到一半,速度却快了近半小时。   这种差距不是数字游戏,是从“技术依赖进口”到“标准输出全球”的根本不同。   当“青鸟”在直播间质疑大陆高铁“名不副实”时,印尼的民众正在用脚投票。2023年10月开通的雅万高铁,到2025年10月已送过1200万人次旅客,单日最高上座率接近满员。   当地小贩塔蒂·赫里亚蒂说,高铁开通后她的小吃摊收入从每天10万印尼盾涨到50万盾。   这条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建的铁路,不仅解决了印尼雨季多隧道的难题,还为当地培训了四万多名员工,现在驾驶、调度等关键岗位已全部由印尼员工负责。   台湾高铁至今从铁道到车厢都要从外面买,而大陆高铁已经能帮其他国家建起完整的高铁系统,这样的实力根本无需“吹嘘”。   馆长的直播意外成了岛内舆论的“照妖镜”。除了“青鸟”的攻击,更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第一次知道大陆县城也有高铁”“陆家嘴比信义区繁华太多”。   连台湾高铁的退休工程师都忍不住发声,承认“大陆在轨道平顺性和智能调度上已经领先我们十年以上”。   这种自发的认知觉醒,让民进党慌了神,他们一边让侧翼攻击馆长“收了好处”,一边偷偷下架早年“大陆落后”的宣传视频。可越掩饰,越暴露心虚。   更讽刺的是,那些高喊“抗中保台”的“青鸟”,其实早把自己的后路铺好了。   之前一向抹黑大陆的网红“波特王”就承认,一旦台海发生战争,他就逃到美国或日本,不会去打仗。   他们口中的“爱台”,不过是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支持的嘴瘾,真正要付出代价时早就跑得不见踪影。   信息时代的隔阂从来不是地理距离造成的,而是人为制造的认知障碍。“青鸟”们的质疑,与其说是眼界问题,不如说是被政治力量长期蒙蔽的悲剧。   当大陆高铁已经用庞大的网络连接起锦绣山河,用雅万高铁的成功走向世界时,那些还在纠结“有没有靠背”的声音,终究会被时代发展的车轮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