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巴西对中国出手了!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还要征5年! 其实,之前中国的钛白粉在巴西市场是“抢手货”。凭着庞大的产能和不高的价格,中国企业在南美当着“明星玩家”,巴西的涂料、塑料和建筑行业快用上了就离不开中国货。 但中国货物大量涌入,巴西本地企业却叫苦不迭,抱怨自己的产品快卖不出去,工厂开不动。时间一长,巴西国内行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干脆出手,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为什么钛白粉会被单独拿出来“开刀”?这东西不仅用得多,而且关系到无数行业的根本。中国在这里的产量和价格优势太明显,巴西的本土企业没得比。 站在巴西的角度,如果让自己的产业被外来产品压垮,后续整个链条都会受影响。所以这波加税,其实就是在筑一堵防线,对中国企业来说则是一道高墙,过去顺畅的道路一下子被掐住。 对于中国的钛白粉企业来说,变化来得突然,也够扎心。原本订单稳定,市场需求旺盛,如今遇上额外的关税,产品价格一下子失去竞争力,订单减少、市场份额缩水,企业压力陡增。 一些原先信心满满扩产能的工厂,恐怕要重新算账了。这种“从风光到被防”的落差,让不少从业者觉得始料未及。 然而,靠低价和规模“霸占”市场固然爽,但这种模式一旦突破了对方承受底线,随时都可能遭遇反击。巴西今天下手,明天可能其他国家也会跟上。 这也意味着,中国全面走出去的路上,已经不仅仅是拼成本那么简单了。谁掌握核心技术、谁能打响品牌、谁能适应当地政策,才是真正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 如今来看,中巴的钛白粉摩擦,说明了“朋友”也可能转身做“对手”,市场喜迎新货的背后,往往埋着保护自身产业的考量。过去觉得贸易关系牢不可破,但实际说到底还是受利益驱使。 以后类似的产业较量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要有心理准备,也得有策略升级。价格战不是万能钥匙,只有迈得更高,守得更远,面对变化,才能不慌不乱。 这一次,巴西钛白粉事件把中国的出口模式和全球竞争放到了聚光灯下。全球化大潮不会停,但在新规则下,谁准备得更充分,谁就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