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一生并无子嗣,他在1974年11月29日逝世后,其遗产的归属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按照遗嘱将遗产分给了11个人,那这11个人都是谁呢?她为何要这么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8年12月24日,北京举行了一场追悼会,是为彭德怀元帅办的。 邓小平在会上讲话,回顾了彭德怀的一生,场面很沉重。 浦安修是彭德怀的妻子,她靠着朋友杨献珍哭得厉害,嘴里说着后悔的话,觉得对不起丈夫。 后来,中央补发了彭德怀的工资和抚恤金,一共四万八千块钱,这笔钱给了浦安修。 她拿着钱不知道怎么办,想起彭德怀生前交代过的事,就想清楚了,决定把钱分给十一个人。 彭德怀一辈子没孩子,孤独离世,所以大家关心这钱分给了谁。 为啥分给这十一个人呢?得从头说说彭德怀的事。 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一个穷苦农民家的孩子。 小时候日子苦,母亲早死,后妈和父亲对他不好,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干活了,还去煤矿做过苦工。 那时候穷人家孩子懂事早,家里想给他娶媳妇。 彭德怀有个表妹叫周瑞莲,俩人青梅竹马,感情好,准备结婚时出事了。 地主看上瑞莲,逼她嫁人,瑞莲被逼得跳崖死了。 彭德怀听说后,伤心了好久,心里留下阴影。 后来,1916年,彭德怀偶然加入湘军,打仗勇敢,升了营长。 他恨地主,还杀过一个坏地主,被上级批评。 有一次回家看奶奶,奶奶劝他结婚,他孝顺,就经人介绍娶了刘坤模。 奶奶死后,他把刘坤模接到身边。 彭德怀外表粗犷,脾气大,但对妻子温柔,教她读书识字,不让她裹脚,想让她过新生活。 1926年,彭德怀参加北伐战争,认识了段德昌,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革命低潮时入了党。 那时湘军派他去平江镇压农民,他知道凶多吉少。 因为心向共产党,就送刘坤模回老家,叮嘱她照顾好自己。 这一别,没想到再见难了。 1928年,彭德怀到平江,没镇压农民,反而领导起义,组建红五军,湘军通缉他。 刘坤模听说后害怕,到处躲藏,打听彭德怀消息。 但乱世里女子活命难,她在武汉走投无路,遇到徐任吾,和他生了孩子,可心里还想着彭德怀。 彭德怀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站稳脚跟后派人找刘坤模。 没找到,听说她再嫁了,就不再谈感情,全心革命。 抗日战争时,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司令,打平型关大捷出名。 刘坤模听说后写信给他,十年后重逢,俩人抱头哭。 刘坤模说再嫁生女的事,彭德怀没怪她,从此和彭德怀断了联系。 彭德怀一直跟着毛主席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还单身,毛主席、陈赓给他介绍对象,他不在意,可能心里有疙瘩。 后来陈赓介绍浦安修。 但工作忙,聚少离多,没孩子。 彭德怀又去朝鲜打仗,分开久了。 俩人闹矛盾,浦安修提出离婚,手续没办,1974年彭德怀病逝。 他没子女,葬礼是侄子侄女借钱办的,花了一千元。 彭德怀虽然没亲生孩子,但有八个侄子侄女,他当亲生的一样待。 抗战时,他两个弟弟牺牲,留下八个孩子,彭德怀接来照顾,教育严,盼他们成才。 1955年授军衔,侄子彭启超在军校评中尉,同学高一级,他回北京找彭德怀诉苦,才知道是彭德怀故意压一级。 教育他要牺牲个人利益,别让人说靠关系。 彭启超听了愧疚,懂了道理。 侄子侄女里,彭刚和彭梅魁最亲,彭德怀去朝鲜时让彭刚陪浦安修。 彭德怀对八个孩子好,所以遗嘱里想到他们。 中央处理遗物时,给了彭梅魁和彭刚一些东西。 浦安修分钱时,先分给这八个人。 另外,她还分给景希珍、綦魁英和赵凤池,他们是彭德怀的警卫参谋、秘书和司机,感谢他们照顾彭德怀,不离不弃。 浦安修用剩下的钱还了追悼会借款一千元,付了照片费462元,交党费5440元,捐给生产队一千元,捐给军委一万元搞经济。 她还去彭德怀老家,捐给乌石小学一万元,给困难群众两千元,自己留两千。 后来浦安修整理彭德怀资料交中央,编书写传记,稿费捐给山区教育,完成彭德怀心愿。 彭德怀一生刚强,打仗勇猛,对下属严,对妻子好,邓小平悼词说他伟大,永垂不朽。 分钱的那十一个人,就是八个侄子侄女和三个工作人员。 浦安修这么做,是因为彭德怀生前嘱咐过,要照顾亲人和身边人。 他重情义,虽然自己没孩子,但把侄子侄女当亲生,工作人员跟着他吃苦,该感谢。 浦安修理解他的心意,把钱分得合理,剩下的用在公益上,让彭德怀的精神传下去。 这件事看出彭德怀为人正直,心里装着别人,哪怕去世了,遗产也用在正道上。 主要信源:(中国在线——彭德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