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势,连香港政府都管不了。网友们:大陆派几个城管过去就解决了。   早年间,英国从清政府那儿拿到了新界的租借权,和彻底割占的港岛、九龙比,性质上差了一截。之后英军去接收新界,当地的宗族压根不服,直接凑了人跟英军对抗。   就这反抗的劲头,就能知道这些宗族在新界的底子有多厚,这么多年下来早把根扎得稳稳的了。   正因为之前见识了新界宗族的强硬,港英政府也没辙,只能采取软一点的管理方式对待新界。像清政府以前颁发的那些地契,按说换了管理者可能就不算数了,可港英政府也只能承认它们还有效,不然根本没法在新界顺利推行管理。   到了1972年,为了让原居民同意开发新市镇,港英政府又推出了“丁屋政策”,说只要是1898年以前就住在认可乡村的男性原居民后代,满18岁就能在自己的地上盖一栋三层楼,每层大概700平方英尺,还不用给政府交地价,这就是大家说的“丁权”。   本来这政策是为了安抚原居民,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可没想到后来变了味。   香港回归后,《基本法》里又明确说这是原居民的“合法传统权益”,想改都难了。慢慢的,“丁权”不再是解决住房的工具,反倒成了能囤着、能转卖赚钱的资产。   结果就出现了有“丁权”的人不一定住这些房子,没“丁权”的人却没房住的情况,大片土地也被一栋栋分散的丁屋占着,没法统一开发。   更关键的是,围绕“丁权”和土地,形成了一个地方宗族、地产巨头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圈子,而且地方势力在里面特别强势。   就说以乡议局为代表的原居民势力,只要政府有涉及丁权或者土地开发的计划,他们就会说这是在侵犯“宗族脸面”和“传统权益”,然后组织请愿、抗议,甚至告到法院,就是不让计划推进。   香港的那些大地产商,虽然不直接有“丁权”,但也是受益者。他们早就低价在新界买了好多农地,而丁权导致土地归属分散、不好征地,正好帮了地产商的忙,他们就能“拿着地不开发”,慢慢控制土地供应,让香港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   其实香港政府手里是有《土地收回条例》的,按规定要是为了公共利益,是能强制收回土地的。可真到要这么做的时候,就发现这事儿难如登天,根本推进不下去。   每次政府想搞个大点的开发项目,就拿2010年就提出来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来说,地方势力和地产商一联手反对,政府就没辙了,好好的计划只能一直拖着,迟迟落不了地。   这些年看着深圳那边多热闹啊,开发了宝安、龙华这些区域后,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发展速度特别快。再回头看香港,就因为土地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发展明显慢了下来,和深圳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后来香港政府也着急了,开始想办法破解困境。比如2021年推出的“北部都会区”计划,就是想和深圳合作,一起发展科技、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借着合作的机会顺便把土地问题解决了。   除此之外,还搞了“丁权置换”的试点,让有丁权的原居民用手里的丁权去换高层公寓的房子,另外还取消了非本地买家的印花税,想靠这些办法激活房地产市场,慢慢打破土地开发的僵局。   可这些办法都只是小修小补,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新界还有好多“祖堂地”,是宗族共有的,土地分得特别散;环保组织又担心开发会破坏米埔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还有些反对派总把事情政治化,到处阻挠。   所以说,开发新界不只是盖房子、搞建设那么简单,关键是要打破那些固化的利益圈子,平衡好历史留下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