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再有一周时间,飞地示范园第一批5万斤铁皮柿子就能成熟,我们村也将收获集体经济转型后的‘第一桶金’。”在于洪区光辉街道东老边村党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宋利权信心满满地说。近年来,东老边村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吸引资金,发展口感型西红柿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转型之路”。
打破思维闯新路
东老边村是全国文明村,乡村治理水平较高,但集体经济匮乏,收入渠道比较单一。2016年,东老边村曾申请上级资金,自建了7个种植大棚,但因村“两委”班子担心经营有风险,便将大棚整体转租出去,最终承租大棚的农户挣得盆满钵满,村集体却仅获得不足8万元的固定收益。
近年来,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富专项行动的推动下,各村开始探索自主经营模式,东老边村党支部也越发觉得自主经营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长远之计”。于是,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村集体自主经营路径,并深入田间地头听取党员、群众关于本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想法,最终决定依托本村种植铁皮柿子的基础,发展口感型西红柿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促发展
方向定好后,东老边村“两委”决定利用本村闲置的60亩土地,自建种植大棚,又在街道党工委的协调帮助下,积极与有资金但缺少土地的门台村、西十里河村对接,成功引进2个村200万元集体资金。通过整合资源,有效破解了东老边村“有地缺钱”、门台等村“有钱无地”的发展困境,合作建设了村级集体经济飞地示范园,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起“党建引领、三村联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为集体增收和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模式提质效
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共富,东老边村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牵头成立产业联合党委,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产业联合党委书记,东老边村党支部书记任党委副书记,门台等2个村党组织书记任党委委员。产业联合党委每月召开1次会议,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5月,长220米、宽8米、高4.5米的4座高标准种植大棚开工建设,并配有智能排风系统和果蔬传送系统。7月底大棚建成,8月中旬完成3.3万株铁皮柿子苗栽种。如今,西红柿将大量上市,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此次集体经济‘转型’,是党建引领聚力、资源互补破局!”东老边村党支部书记宋利权说,未来将继续发挥产业联合党委效能,整合村内闲置土地,吸引外村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能、做大做强,共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肖春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