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女学生造谣女老师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是10月29号下午“工商秘密”平台弹出的一条匿名投稿。发帖女生没留真名,只用“胡X老师”含沙射影,一口气抛出三大“罪状”:指责老师上课刻薄如训孙子,抱怨其媚男行为频发、对男女学生两副面孔,还控诉老师把没礼貌当幽默,总拿教师身份压人。离谱的是,这些指控全是空口白话,既没有聊天记录佐证,也没有上课视频片段,连具体场景和原话都含糊其辞。可架不住匿名账号自带流量,消息一出就在学生群里疯传,半天刷出上千条评论,不少没上过这位老师课的学生,已经跟着吐槽“官僚气的老师都这样”。 没人想到,这位被暗指的胡霞教授,会用最硬核的方式正面迎战。作为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手里握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讲的《刑法总论》还是校级一流课程,跟刑法专家玩造谣把戏,简直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胡教授直接杀进几百人的学生大群,开门见山:“‘工商秘密’那条投稿,说的是我吧?别躲着,出来聊。”见没人应声,她接连抛出灵魂拷问,每一句都戳在要害上:“说我刻薄,哪节课哪句话?有录音视频吗?说我媚男,举个例子,是给男生加分还是单独辅导了?拿身份压人?我提问你答不上来就叫压人?” 更狠的还在后面,胡教授明确表态:“我已经联系投稿号后台要发信人信息,所有记录都保全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诽谤他人名誉权,咱们法院见。”这话一出,刚才还热闹的群里瞬间鸦雀无声。也就半小时,名叫李林倍的女生主动冒出来,连着三条消息道歉:“老师对不起,是我发的,我不是故意的……” 随着道歉,所谓的“恩怨”真相也浮出水面。根本不是什么性别歧视,而是一场因答不上题引发的报复。上周刑法课上,胡教授提问“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别”,特意挑了看起来认真的李林倍,结果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课后老师找她谈话,问是不是没复习,没成想李林倍直接顶了句:“老子就是忘了,怎么着?”这话有班长在场作证,教室监控也拍得清清楚楚。自己答不上题觉得难堪,转头就匿名造谣,还把“别的男生答上来了”当成老师“媚男”的证据,胡教授气得哭笑不得:“全班50个学生,30个女生都答上来了,我是不是还媚女?” 更讽刺的是,李林倍道歉时还找尽借口,一会儿说自己气头上没忍住,一会儿提自己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全程没反思造谣的错误。有网友扒出她的朋友圈,发现道歉当天还在偷偷骂老师,这下连路人都看不下去了。面对这样的道歉,胡教授没打算就此作罢,却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把这事当成活案例,给学生们好好上堂法治课。 她在群里当场开课,知识点甩得比教案还溜:“记住,匿名不是挡箭牌。《民法典》第1024条说了,任何人都不能诽谤侮辱他人,就算匿名,只要指向特定人就是侵权。”怕学生没概念,她还举了实例:“海口有家长诬陷老师打孩子,就骂了几句,最后赔5000块还得公开道歉;江苏六个中学生微信群骂同学,直接被起诉赔6000块维权费。”她甚至赌气说:“以后我这门课不提问、没作业、不考勤,反正认真教也被骂媚男,严格要求也被说刻薄,不如皆大欢喜。”这话戳中了很多老师的痛处,群里立马有学生急了:“老师别啊,我们喜欢您的课!”“造谣的该治,别连累我们啊!” 目前学校相关部门还在处理此事,胡教授说会等法院流程,大概率会接受李林倍的公开道歉,但前提是要在班级群和“工商秘密”上连续三天道歉,内容还得经她审核。她在朋友圈写的一段话戳中了无数人:“我教刑法十几年,一直告诉学生‘法不可违’。现在有人当着我的面造谣,这不正好是个活案例吗?让他们知道诽谤的代价,比讲十节理论课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老师辟谣 武汉大学诬陷案 重庆理工事件 重庆女老师 教师造谣 武汉大学污蔑案 重庆工商异常 校园造谣 重庆胡老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