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媒曝“美军将在南海进行武力展示”,在南海摔了飞机,必须“找回场子”? 据美国

美媒曝“美军将在南海进行武力展示”,在南海摔了飞机,必须“找回场子”? 据美国CBS新闻援引消息人士说,本周美军印太司令部悄悄下令,要在南海搞一场“武力展示”。消息一出,外界立刻炸开了锅。这不是一般的军演,而是一场准备向黄岩岛附近海域发射导弹的展示性行动。更刺激的是,这次传闻出现的时间,正好是美军在南海摔飞机之后。美国舆论一边喊“震慑中国”,一边嘀咕——这是不是在“找回场子”? 南海这片海域,本就敏感。美国一再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这里转悠,时不时派军舰军机“自由穿航”,有时还闯进中国岛礁邻近海域。几天前,美军一架F/A-18战机在菲律宾海附近执行任务时坠毁,飞行员被救起,但消息还是引起轩然大波。事故没过多久,印太司令部就传出要搞导弹展示,这节奏,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在用“肌肉秀”掩盖尴尬? CBS的报道语气很谨慎,说行动可能随时取消,也可能临时更改地点。换句话说,美军自己也没底。这类“武力展示”说白了,就是作势。美国军方过去几年常这么干——先放风、再造势、最后根据政治气氛决定要不要真打。消息一出,舆论就会跟进炒热气氛,盟友也能看见美国的“存在感”。 黄岩岛被点名,是有讲究的。那是中菲海上争议的敏感地带。美军选这个地方,意味着在向北京传信:你动黄岩岛,我就在旁边看着。问题是,这种挑衅风险极高。中国海警与海军长期在该海域巡逻,美方若真开火,哪怕是“演示射击”,也可能被视为军事威胁。美国显然清楚这一点,但仍放出风声,就是要制造紧张。美军摔了飞机,舆论压力大,总要找点东西来展示“美军还行”。 从近期动向看,美国动作频频。7月,美日澳在印太搞导弹反舰演练;9月,美国又在菲律宾北部布置“海马斯”系统;10月,菲律宾海域的擦撞事件再次被炒作。几次行动像是连环剧,目标直指中国的南海防线。只是,这种频繁的“秀肌肉”并未带来任何安全感,反而暴露出美国对局势失控的焦虑。 印太司令部的“海马斯展示”,本质是心理战。海马斯系统在俄乌战场打出名气后,被美国当作“战略象征”。在南海发射几枚导弹,不在于打谁,而在于告诉世界:美国还能动,还能威慑。可问题在于,南海不同于陆战场,这里是多国交织的海上要道。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外交地震。美军自知风险高,却依旧摆出姿态,就是想让盟友看,美国没怂。 不少美媒也看穿了这层虚张声势。《华盛顿邮报》评论称,美军这类行动往往“政治大于军事”,真正效果有限。军方内部也有分歧,有人主张低调,有人认为该“展示决心”。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更倾向后者。特朗普本人喜欢“戏剧化冲突”,越是刺激镜头越好。于是,这场可能随时取消的“展示”,被媒体包装成“重大行动”。 与此同时,中国态度坚决。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时强调,南海不是美军的“秀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主权和安全。海警船、侦察机早已常态化巡逻,美方每一次靠近,都会被实时监控。相比之下,美军动作显得更像“自我安慰”。 从地缘角度看,美国此举的另一个目的,是安抚菲律宾。近几个月,菲律宾多次在黄岩岛问题上挑衅,又指望美国撑腰。美军若在此时展示武力,就能让马尼拉感受到“被保护”的假象,也能对盟友兜售信心。问题是,真要出事,美国会出兵吗?过去几十年,美国在亚太的介入多是口头承诺,一旦代价太高,就会退缩。盟友明白这一点,只是不好明说。 这次“找场子”的背景,还牵扯美国国内政治。F/A-18坠机事件让军方形象受损,美国舆论质疑军备老化、军纪松散。印太司令部自然不甘心被说成“没战斗力”,于是搞个“武力展示”来提气。对外是震慑中国,对内是自我修复。一举两得,哪怕最后行动取消,也能在媒体上刷个存在。 只是南海不是试验场。这里每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近几年,美军在南海“摔飞机”“沉无人机”的事时有发生,航母维护、战机老化、训练事故频频曝光。真要展示,反而可能再次出丑。失误越多,越容易被外界看穿“纸老虎”的现实。 中方观察人士指出,美军这次的“展示”更多是政治宣泄,而非战略行动。美国在南海并无实质利益,只是要通过搅动局势牵制中国,同时给国内和盟友一个交代。就算真发射导弹,也多半选择公海方向,避免引发直接对抗。换句话说,火箭轰鸣更多是作秀。 在这场舆论与力量的博弈中,南海的平衡再次被拉紧。美国想通过“秀肌肉”稳住场面,却可能让局势更复杂。对中国而言,回应的关键在于保持节奏,不被挑衅带节奏。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稳定航道、开放贸易,而不是被卷入大国博弈的前线。 如果真像CBS所说,美军的行动可能“随时取消”,那就说明这场所谓的“武力展示”,从一开始就没底气。南海的风浪,从来不是靠一阵烟火能平息的。摔了飞机、打不了仗,再大的场面话,也掩不住美国在亚太的焦虑。与其“找回场子”,不如学会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