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山东是国家职业教育“新双高”改革整省域、全口径试点省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鹏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

她表示,从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再到职业教育“新双高”综合改革试点,三大举措环环相扣、迭代升级,山东职业教育做到持续领跑全国。
职教体系更加健全,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教育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元通道。全省现有417所中职学校、99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本科职业大学。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从1.5万增长到2.3万,报考人数从14.9万增长到27万;中高本贯通培养年招生10万余人,实现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才。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做强产业发展“新动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我们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年均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点超过20%。面向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建设4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高职教育下沉县域,122所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108个县(市、区,共136个)开展高等教育,为县域经济筑牢人才“蓄水池”。在23个国家建设38所“班·墨学院”,伴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五年来中高职共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416万人,其中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232万人,“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等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打造山东职教“金名片”。提升学校关键办学硬实力,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联动改革,各项标志性成果均居全国前列。我省16所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数量全国第二,这代表了全国职业院校的最高水平;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十年稳居全国第一,这是人才培养水平的有力证明;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66项、数量全国第二,这是教育领域的最高国家奖。此外,建设100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43所省高水平高职学校,推动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多元协同的“新生态”。混合所有制办学、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一系列政策,开全国之先河,教育部面向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连续3年在我省举办。在自愿选择的前提下,五年来共有16.6万中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高中线、17.7万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超过本科线,越来越多青年学子主动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记者:郭梦桐编辑:孙菲菲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