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 国际空间站里看着乱,真不是技术差。它是好几个国家凑一起建的,每个舱段设计标准都不一样,接口、布局各有各的规矩。加上运行二十多年了,实验设备、线缆越堆越多,自然显得拥挤。 宇航员在太空里忙得脚不沾地(虽然失重飘着),先保证实验和设备转起来,整理的事儿只能往后放,微重力环境下小物件还容易飘得到处都是。 中国空间站看着整洁,是因为设计时就想得明白。全是统一标准的模块化舱段,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布局。 运行四年多一直整整齐齐,这不是 “面子工程”,是真的考虑到了长期运营的方便,吸收了国际空间站的经验教训。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是上世纪的思路,那会儿先顾着 “能建成”,对空间利用、人机感受考虑得少。中国作为后来者,刚好能用上更先进的理念,比如线缆走得规规矩矩,设备摆得合理。 有人说轨道高度低10公里是技术不行?这误会可大了。低一点既能更好规避太空垃圾,又能节省飞船往返的燃料,完全是权衡安全和效率后的选择,跟技术没关系。 别看中国空间站规模小,实用性一点不差。已经开展了五十多个科学实验,物理、生物、材料领域都有涉及。科研设备的重量占比、供电支持率,比国际空间站还高呢。 而且它特别“开放”,早就批准了17个国家的9个合作项目。今年还跟巴基斯坦签了协议,要帮他们训练航天员,未来外国航天员就能来中国空间站做实验了。 反观国际空间站,虽然功劳大,但确实到了 “晚年”。原本计划2028年退役,可能延到2030年,但后续方案都没落地。 美国搞商业空间站,首个舱段测试出问题推迟了;俄罗斯说要自己建,至今没明确进展。 其实两个空间站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时代和理念不同。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航天的“老前辈”,攒下了无数经验;中国空间站是“后起之秀”,带着新技术把路走得更顺。 它们都是为了探索太空,没有谁“没脸提”的说法。你觉得未来太空探索里,中国空间站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吗?或者你更看好哪种空间站的发展模式?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中国空间站高度为何比国际空间站低?是技术的差距吗? 新华网《新知问答 | 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有什么区别?》 环球网《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向全球南方分享成果,中国空间站将首迎外籍航天员》
